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二單元教材分析及建議教案
7 棉鞋里的陽光
一、教材分析
這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一則公益廣告——就是那個由哈藥六廠拍攝的、宣傳詞為“其實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公益廣告,尤浩然小朋友在廣告結尾說了一句“我也給你講小鴨子的故事”。這篇課文跟那則公益廣告如出一轍。課文內容非常淺顯,《教師教學用書》甚至建議讓學生分小組互助學習。(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在47頁,帶書的老師可以翻一下。)這種做法以前沒有試過,但是不代表就行不通,可以試試看,不妨一試。我建議拋給學生兩個問題,讓孩子們帶這問題去讀書,去思考,問題解決了,課文就懂了。
1.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陽光鉆進棉花里”,棉被更暖和)
2.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棉鞋里也有棉花”,曬過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陽光”)
另外,我想補充的是,這篇課文里的問句比較多,我為什么說問句多,沒說疑問句多呢,因為這里出現了反問句,印象里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反問句,就在課本27頁“棉被里有棉花,讓陽光鉆進棉花里,你說暖和不暖和?”“反問句”這個概念到底要不要跟孩子們講,《教師教學用書》上沒有涉及到這個問題,但是我想孩子們對反問句應該不陌生,比如“你踩我腳了,你說疼不疼?”“過年收到那么多壓歲錢,你說我高興不高興?”反問句的概念不一定要提,但是起碼要讓孩子知道,這個問句跟別的不一樣,答案就在問題里!
陽光鉆進了棉被,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小峰母子倆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
二、識字寫字
會認字中“被”、“午”、“合”、“睛”需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可借助“被”字認識衣字旁。結合“被”的意思,幫助學生發現規律:凡是和衣服有關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衣字旁有兩點,它是由“衣”字變化來的。
會寫字中要注意“媽”和“奶”,一是女字旁的筆順要適當提醒一下;而且其中的橫變為提,書寫時不能超出右邊的撇。另外,“馬”字的第二筆是“豎折折鉤”,“乃”字的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都是一筆寫成的,要提醒學生注意。
8 月亮的心愿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先寫月亮為了孩子們的郊游,希望太陽公公讓明天的天氣好起來;接著寫月亮為了讓珍珍照顧病中的媽媽,又建議雷公公讓明天下雨;兩天后,是一個艷陽天,兩個孩子都參加了郊游。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建議大家抓住兩個空白點,一個是第7段后面沒有寫珍珍母女倆到底誰說服了誰,這就給我們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上面講到,媽媽希望珍珍跟別的孩子一樣高高興興去郊游,珍珍卻說不想去了,媽媽堅持自己的意見,珍珍抬出了醫生。珍珍為什么不想去了?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她是矛盾的,如果自己去郊游了,誰給媽媽端水,誰給媽媽拿藥,誰來照顧媽媽?同時在生病的媽媽面前,她又是堅強的、懂事的、孝順的,媽媽病了,照顧媽媽最重要。母女倆的對話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她們會說些什么呢?可以讓孩子展開想象,媽媽會用什么理由說服珍珍,珍珍又用什么反駁媽媽,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爭論肯定會以媽媽的投降宣告結束。而在想和說得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另外一個空白在第8段和第9段之間,第9段說兩天以后,孩子們都去郊游了。那么在這兩天里都發生了什么呢?同樣可以展開想象,媽媽在短短兩天里能好起來,珍珍肯定是頭號大功臣,她每天如何如何精心照顧媽媽,有多么無微不至,給媽媽端水遞藥,洗水果吃,講笑話逗媽媽開心……從這些想象中,我們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母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