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通用12篇)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4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地方,那就是梅花山,看了這個名字,你覺得梅花山會是個怎樣的地方?
生:我覺得梅花山上會有很多花。
生:我覺得梅花山上會有各種各樣的花。
生:不,我覺得梅花山上有許多的梅花。
師:說得真好,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梅花”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梅花加上重點號)
生:梅花山會成為一個花的海洋。
師:老師真佩服你,你形容得太貼切了。
生:我想說一個字“多”。
師:你說得真精彩,老師把這個“多”字寫在黑板上。
生:我覺得梅花山上會有陣陣花香。
師:是啊,香氣已經撲鼻而來了。老師把這個“香”字也送給大家。
生:我覺得梅花山真美。
師:是的,的確很美,老師把這個“美”字寫得大大的。
生:我覺得梅花山上會有很多游人,他們都被吸引了。
師:是啊,梅花山以梅花的“多”、“香”、“美”吸引了大家,小朋友們是不是也被吸引了呢?
(此時,小朋友們情緒高漲,都想看看梅花山到底是什么樣的?)
師:那春天得梅花上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到梅花山》
接著播放錄像,同學們發出了陣陣贊嘆聲,仿佛已經來到了梅花山。
小結:怎樣能在上課初始就把一年級的學生帶入課堂,這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雖然梅花山就位于南京,但據我了解,班里去過的學生幾乎沒有,更何況七八歲的小朋友似乎并不熱衷于景色的觀賞,那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春到梅花山》的美,大自然的美呢?
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去激活學生的情緒。
1.通過質疑拓寬想象的空間,激起學生的熱情。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于是我通過質疑將語言文字與想象相結合,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心中的梅花山,并在師生的對話中,讓學生學會從重點詞語入手展開想象,再加上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一步步走入梅花山中,如身臨其境般去觸摸,去感受,再加上畫面的欣賞,學生的情緒高漲,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2.板書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并讓學生有了整體的感受。 根據已有經驗以及想象,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越是我將學生發言時運用的準確優美的語言一一寫在黑板上,書寫時還加上了簡潔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話語。這樣做,將學生的語言當作了課堂評價的資源,一方面使發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學生的競爭熱情。全班學生發言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同時,板書的語言也是一種示范,能更充分地發揮師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學生發言易重復的問題,并在最后起到了整體歸納的作用。
學生的心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因而,課堂教學的推進就有了不竭的動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嘗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亦心提供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2
教學目的: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感受梅花盛開、人流涌動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提問導入
1、板書課題,誰能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
2、看到這個題目,小朋友們一定要問:梅花山在哪里?春天來到梅花山怎么樣?對嗎?
3、簡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門外鐘山的南部,在東郊風景區內。每年到了紅梅花開的時候,許多人都來到這里游覽。
4、春天來到梅花山怎么樣呢?你們想不想去看一下呢?
二、初讀指導
1、(課件播放梅花開放圖)說說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2、(課件播放課文)要求學生: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畫出生字詞。
3、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
hán hái āi piàn fā xiū xī
寒 氣 還 沒 有 挨 著 一 片 散 發 休 息
huān shèng jīng yíng tòu yǒng
歡 樂 盛 開 晶 瑩 透 亮 涌 動
(2)讓學生同桌互讀,個別讀,集體讀。
5、出示長句子,指導讀好停頓。
(1)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6、齊讀課文。
三、細讀第1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題。
①梅花什么時候開放?
②在遠處看,盛開的梅花是什么樣的?
③到近處看,一朵一朵的梅花有什么特點?
2、 四人小組邊讀邊討論答案,并在書上做上記號。
3、 指名回答問題,相機理解有關詞句并指導朗讀。
①"早春" "還……就"說明了梅花開得很早,"滿山"說明梅花開得很多。
②“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是什么樣的呢?誰來表演一下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開放的梅花?(想表演的小朋友上臺來,把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表演盛開的梅花,并對著坐著的學生說“瞧,他們這個樣子,就是一個挨著一個。”教師自己也湊過去和他們緊挨著,然后說:“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看,我們成好朋友了!”讓互相挨著的小朋友說。“滿山的梅花,現在你挨著我,我挨著你,親密地開放吧!”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梅花開得多而密,而且是爭相開放)
梅花們爭芳斗艷,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白的像雪,粉的如霞,紅的似火,遠遠望去,出示圖,看,你覺得像什么?"像藍大下的片片彩云"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導學生遠看圖上的梅花,體會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③師小結:梅花競相開放,密密麻麻,熱熱鬧鬧,令人興奮不已!剛才,我們遠遠欣賞了梅花,現在我們再走近一點,仔細欣賞一下。(過渡到第三句話)
比較句子。
那梅花,散發出清香。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讀一讀,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一朵一朵。說明了什么?(數量多)你見過哪些東西是"晶瑩透亮"的?梅花"晶瑩透亮" 說明什么?(顏色鮮) 師述:在梅花叢中,看著美麗的梅花,聞著淡淡的清香,你心里一定有很美妙的感受,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4、指導朗讀。
梅花山的梅花開得這么多,這么美,小朋友喜歡嗎?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讀?(用喜愛、贊賞的語氣讀)
四、細讀第2自然段。
1、盛開的梅花是那樣的吸引人,所以人們喜歡(生讀……)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樣呢?(生讀……),梅花山成了(生讀……)
2、"報春"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報春的梅花?(引導談第 1自然段,說說從哪兒看出梅花開得早)讀后,你覺得人們對待梅花的態度怎樣?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學生交流、師相機指導)
3、你在什么地方也見過“人流涌動”? 引導加深對“人流涌動”的理解。
(節日的集市上、雙休或過年時人們到大超市購物、電影散場時、著名景點觀光。)
4、梅花山上人流涌動,人多得像水流一樣,涌來涌去。這讓我們感受到什么?(梅花山真熱鬧,真美!)指名朗讀前半句。
看著那朵朵綻開笑臉的梅花,人們心情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所以作者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板書:歡樂的海洋
梅花山上歡樂,熱烈的氣氛把老師都給感染了,誰愿和老師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的?
5、如果現在你就在這群看花的人群中,眼望著這美麗的梅花,盡情享受著陣陣清香,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用上書上的語句。
6、大家的發言真精彩!我們一起在朗讀中感受一下這熱鬧,歡快的氣氛。學生朗讀第二段。
五、總結全文,朗讀深化
今天我們隨作者到梅花山游覽了一番,梅花山上的梅花真是太美了,難怪有那么多的人不遠千里來觀賞。現在讓我們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告訴別人,好嗎?(配樂,學生齊讀課文)
六、布置課外實踐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梅花的古詩,讀。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3
執教班級:一(6)班 執教時間:2005年3月16日
執教教師:徐俊 聽課、評課教師:常冉
一、復習導入。
1、師: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嗎?先來讀一讀該課的詞語,讀對了詞語,咱們就去看梅花。
2、(課件出示生字詞)
“開火車”讀生詞,齊讀生詞。
二、精讀課文。
1、過渡:現在,就讓咱們跟隨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課件)
紅筆標出:“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讀句子。
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邊讀邊想)
【評:在教學過程中教予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變機械的閱讀為思考性的閱讀】
⑵小朋友,你們讀了這句話想到了什么?說說看。
指名說。師生交流:(出示課件)
①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開”完全開放,“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是說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說花兒色彩絢麗,開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晶瑩透亮”寫出梅花的光亮可愛,“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寫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聯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暗香有來。“暗香”就是指這淡淡的清香。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紅筆標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瑩特亮”、“挨著”。
【評: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學生生動化的語言,教師機智地引導,讓學生從文本對話中再現生動形象的梅花山畫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在自己的眼中構建了一個美麗的梅花山,更好地輔助學生理解課文,讀好課文。】
⑶指導朗讀
①師:小朋友們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勝收阿!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錄像)
【評:先在文本對話中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行自我藝術世界的構建,再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完善藝術世界的構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②“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課件)
梅花多嗎?美嗎?
自由讀,指名讀。
教師范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
③想不想和老師比一比朗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配樂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配樂齊讀。
【評:教師范讀,聲情并茂,讀到“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時深吸一口氣,無形中使學生身臨到花香環繞的梅花山中,以讀感人,由讀悟情。恰當地配之以音樂,激發學生的感情。】
3、學習第三自然段。(出示課件)
⑴出示: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
師:“報春”就是報告春天到來的意思。人們為什么喜愛報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
師:早春的天氣怎么樣?“春寒料峭”之時,梅花就開放了,是一朵梅花開了,是一株嗎?是一片?是什么?“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你覺得這梅花怎樣?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兩句: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⑶師:凌寒獨放就是它!老師聽出來你們對梅花精神的贊美,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再讀讀這一句:人們喜愛這報春的梅花。
小結:讀書,就應該這樣,把上下文聯系起來思考,才能讀好書。
【評:知識之間融匯貫通,溫故而知新,借古詩從單純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轉向體會梅花所體現出的內在精神,提升了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師于該環節中也教予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
⑷師:人們怎么喜愛梅花?人們對梅花的喜愛是一般的喜愛嗎?不急著回答,好好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們是通過哪些詞句讀出來的?
“涌動的人流”?看圖,人多,。
“歡樂的海洋”?看圖,小朋友,在這梅花的世界里,人們邊走邊看,一路歡聲笑語,他們會說些什么?
誰能讀好這一句,指名讀,齊讀。
【評:課文講解環環相扣,引導學生上下文相聯系進行思考,于細微處理解課文。】
(6) 你想對梅花說些什么?
指名說。
人們很留戀梅花,就像我們上學期學到的《看菊花》中一樣,在《看菊花》中是怎樣描寫的阿?(“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
(7)人們為什么這么喜愛梅花?喜愛梅花的什么?
指名說。
大家說的都對,人們喜愛梅花,喜愛梅花的姿態,喜愛梅花的清香,更喜愛梅花凌寒獨放的精神。讓我們再讀一讀這一段,讀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對梅花的贊美。
【評:既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升華了主題。】
師:小朋友們書讀得是聲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寫得端正入體。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發、休、息、歡,指名讀(出示課件)
2、這四個字中,教師覺得只有一個字需要特別留意一下,它很像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寫“發”(就像一個小朋友歪著腦袋思考,想出了一個好點子)
【評:形象地描述,生動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記憶生字。】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行間巡視。
評課:
聽了徐老師一堂聲情并茂的語文課,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感受:
一、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維和抽象的思維相結合。
開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錄像,而先進行文本對話,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和理解構建自己頭腦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觀看梅花山片段錄像,輔助學生進行合理地思考,將學生抽象的思維具象化,完善學生頭腦中藝術世界的構建。另外,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進行整個教學活動,例如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播放音樂,調動學生的朗讀情緒,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合理整合,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關注到學生美育的同時也不忽視德育。
通過朗讀,播放梅花山錄像(電教媒體),引導學生思考,仿佛身臨其境地觀賞梅花的晶瑩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給學生以美的陶冶。從抽象的文本描述轉化為形象的思維,再現了梅花山的美景,給學生美的感受,但這時又以一首古詩為契機,引領學生體會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風雪中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將學生由對梅花外表的喜愛提升到對梅花內在精神的贊美,升華了主題。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最后再播放音樂(電教媒體),指導學生朗讀,在音樂中詮釋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步步設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尤其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將自己在朗讀時的所思所想說出來,在學生的回答中,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課文。教師的步步設疑是學生思考的臺階,學生通過自身的朗讀和自我的思考,漸漸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讀課文,以讀解疑,以讀會義,以讀悟情。
整個教學過程立足課文本身,讓學生從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予學生讀書方式,邊讀邊提出問題進行思考,邊讀邊聯系以前所學進行思考,變機械地讀字為開動腦筋地讀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魚”。
五、內外知識,新舊知識相結合,相貫通。
不局限于課文中的內容,而是有機的結合課外知識,以前所學,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服務。從而也將學生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溫故而知新。
另外,徐老師豐富的教學語言也推動了教學的高潮,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學,在思考中有所學,更好地接受知識。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4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施教時期 年 月 日
教學內容- 4.春到梅花山-
共幾課時-2課時
第幾課時-第2課時-
課型-講讀
教
學
目
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感受梅花盛開、人流涌動的情景。
3.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培養其語感。
教
學
重
難
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教
學
資
源
充分利用描寫春天的詩歌、音樂加深對春天和梅花的感受。
預
習
設
計
1.讀熟課文。
2.尋找有關梅花的詩歌和歌曲。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復習導入
1.讀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一)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找找哪幾句寫出了梅花的美麗。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互相討論交流。
4.比較句子。
那梅花,散發出清香。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二)細讀第2自然段。
1.和老師配合朗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討論問題。
3.第一句中的“便”可以換成另外的詞嗎?
4.有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5.練做小導游,介紹梅花山。
配樂朗讀或表演朗讀。
三、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
2.交流識記方法。
3.給生字組詞。
4.描紅。
板塊一:
1. 通過朗讀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板塊二(1):
1.梅花是什么時候開放的?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我們的?
2.出示第二句話,多媒體播放:梅花挨挨擠擠開放的畫面。
3.看到這畫面,你覺得梅花怎樣?
4. 讀一讀,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導有感情朗讀第3句。
板塊二(2)
1.盛開的梅花是那樣的吸引人,所以人們喜歡(生讀……)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樣呢?(生讀……),梅花山成了(生讀……)
2.讀后,你覺得人們對待梅花的態度怎樣?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
3.多媒體課件播放:人們一批又一批看梅花。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是“人流”?這里成了什么?
4.小朋友,這么多的人來到了梅花山,看了美麗的梅花后,會怎么說?(多媒體課件播放,人們的歡呼聲、贊美聲)
5.指導朗讀。
6.交流賞讀。
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早春時節,梅花山的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觀賞梅花山的盛況。誰愿意為大家做一下梅花山的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板塊三
1.出示生字。
2.你怎么記它們?
3.教師范寫。
作業
設計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圍繞春天任意寫一兩句話。
★ ★★繼續尋找春天,仔細觀察,看有沒有新發現。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5
教學目的: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透過文字感受早春的梅花山梅花盛開的興旺景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好課文的第一小節。
教學內容:揭示課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春天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河邊的柳樹,小草都冒出了嫩綠的小芽。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你們想不想在這個時候跟老師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2.去哪兒呢?(出示課題:春到梅花山)
指名讀,集體讀
3.看錄象
4.告訴老師,看完錄象,你最想說些什么?
5.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老師也有話想說,給老師一個機會好嗎?
7.老師有感情的配樂背誦課文。
8.其實,老師說的就是今天要學的課文內容。(加“4“)集體讀課文
9.你們是不是也想去讀一讀課文。
二讀課文
1.一讀課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讀準每個字音。
2.檢查生字。
3.檢查生詞。
4.二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
5.標小節號
6.檢查朗讀課文。
敘說:光顧著讀書了,忘了欣賞梅花了。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2.出示第一句話
#指名讀。
#讀了這一句話,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嗎?
#“寒氣“是早春的氣候特征。
#是啊!在寒氣還沒有退盡,天氣比較冷的時候,梅花就開放了。(加點),梅花開得夠早的啦!
#你能再讀一讀這句話嗎?
指名讀(1——2)
集體讀
敘說:盛開的梅花是什么樣兒的呢?
3.“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你“指的什么?我又指的什么?
3.誰上來貼一貼?
4.樹上只有四朵梅花嗎?有多少?這很多的梅花都是。。。。。。。
5.那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能想象得到嗎?(閉眼)
6.放幻燈:這只是一棵梅花的一部分,這梅花山上有多少棵這樣盛開著花兒的梅花樹?(滿山)花兒一朵挨著一朵,樹兒一棵挨著一棵,站在山腳下,抬頭看這滿山的梅花會是什么樣子呢?
讀句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7.“彩云”加點,云兒怎么會是彩色的呢?那都會有什么顏色啊?
(出示圖:白色的梅花連成了一片,成了一片白云。粉紅的梅花連成一片,成了一片粉色的云。深紅的呢?綠色的呢?)
8.梅花山上象這樣的云有多少?(加點:片片)
9.這樣的梅花,你喜歡嗎?說你的感覺?表達一下你的感情!、
10.把你的這份感覺,對梅花的這份感情讀出來,好嗎?
述說:剛才是站在山腳下,現在讓我們走近點,再走近點。,
出示第三句:
1.自由讀
2.“晶瑩透亮”上加點,注意到這個詞了嗎?
3.看圖,這幾株植物都可以用“晶瑩透亮”來形容,那“晶瑩透亮”的梅花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4.這梅花不僅好看,還好聞呢。你聞到什么?
5.如果你現在就在梅花叢中,看著眼前這些晶瑩透亮的梅花,你最想說的是什么?最想做的又是什么?
6.把你對梅花的這份喜愛說給梅花聽,梅花很有靈性的,它能聽到的哦!
(指名讀——集體讀)
述說: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小節,感覺到梅花山的梅花很多,很美。
(集體讀課文的1——3句)
述說:梅花山的梅花每年都能吸引許多的中外游客前來賞梅,贊梅。當眾多的游人穿梭在梅花叢中,梅花山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教學生字
1.讀生字(有拼音——無拼音)
2.學習兩個生字
#讀準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記字的筆順,書空。
#在田字格里板書
#學生描紅
3.完成練習冊
說課:
課文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開,人潮涌動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課文的重點是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要借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于春光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培養其語感。
我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把課文中的抽象化為具體,靜態化為動態,無聲化為有聲,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課文。
在教學《春到梅花山》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親眼看一看美麗而壯觀的梅花山,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們隨著鏡頭看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象片片彩云,晶瑩透亮,一朵連著一朵,開得非常旺盛,他們情不自禁地發出陣陣贊美聲。從他們陣陣發自內心的贊美聲中我看到了學生看到了文本以外更美的東西,開拓了他們的視覺,加深了他們的情感體驗,打開了他們的視野。
米作仁先生指出:“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朗讀”在蘇教版教材中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蘇教版倡導入情入景、有滋有味、自動自發的“讀”。怎樣才能激發學生讀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朗讀中去,讓他們在讀中欣賞,在讀中感悟呢?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優化了朗讀教學。
如《春到梅花山》(蘇教版第二冊)中描寫梅花,“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朵朵白云,晶瑩透亮,發出淡淡的清香。”我把近處的幾朵梅花做成了人物貼畫性質讓學生動手貼一貼,然后讓學生用俏皮可愛的語氣讀出“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遠處的梅花做得模糊,壯美,色彩鮮艷,讓學生以比較高昂的語氣讀“像藍天下的朵朵白云”。理解“晶瑩透亮”,先出現幾幅“晶瑩透亮”植物圖,然后讓學生想象“晶瑩透亮”的梅花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個個興趣盎然,一邊讀一邊看畫面,有的還閉上了眼睛,好象自己就在這樣的美景中,渾然于一體。最后在畫面上設置動畫,好似飄出陣陣香味,引導學生輕緩的讀出“淡淡的清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6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施教時期 年 月 日
教學內容- 4.春到梅花山-
共幾課時-2課時
第幾課時-第1課時-
課型-講讀
教
學
目
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教
學
重
難
點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
學
資
源
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預
習
設
計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標上小節數。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導入新課
1.跟寫課題。
2.美美地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觀察課文插圖
1.觀察插圖。
2.交流討論。
(1) 圖上的花兒開得怎么樣?
(2) 人們到山上來干什么?
(二)、初讀課文
1.按照要求自讀課文三遍。
2.讀生字詞,交流識記方法。
3.去拼音讀生字詞。
4. 讀兩個長句子。
(第一段的第二句,第三段的第二句)
5.試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齊讀生字詞。
2.自學課后生字筆順表,記憶筆順。
3.識記生字。
4.描紅、仿寫。
板塊一
一、導入。
1.通過上一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春姑娘來到了小池塘,她給小池塘帶來了五彩的世界。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來到了梅花山,它帶來了什么呢?
2.板書課題。
3.簡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門外鐘山的南部,在東郊風景區內。每年到了紅梅花開的時候,許多人都來到這里游覽。
板塊二(一)
1.出示課文插圖
2.引導觀察。
要求由近及遠觀察畫面,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怎么樣。
3.討論。
板塊二(二)
自讀課文要求:
(1) 讀第一遍。
要求: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 讀第二遍。
要求:圈出本課要學的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3) 讀第三遍。
要求:畫出難讀的句子,練習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 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① 出示生字詞。
片片 報春 休息 晶瑩 涌動
歸納:部件法:休 息
換一換:吹
② 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晶瑩 兩個字都是后鼻音。
③ 去掉拼音,指名讀詞。
(2)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板塊三
1.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導寫字。
(1)怎么才能把這些生字寫正確、美觀呢?
(2)范寫。
作業
設計
★ 讀熟課文。
★★去找春天,仔細觀察,準備交流.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7
師:上課!小朋友們好!
生:起立!老師好!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南京的中山門外,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那里一到春天,漫山遍野,梅花盛開,那就是我們南京的——什么地方?指生答
生:梅花山
師:好的,伸出我們的右手食指,跟李老師來寫這個詞(師范寫,生書空)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會怎么打扮梅花山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4課。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課題。預備齊!
生:春到梅花山
師:春天的梅花山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打開語文書107頁,自己輕輕地讀一讀課文,有不認識的字呀,借助拼音把它讀準。好,自己先讀一讀。
生很投入地自由朗讀課文
師:(出示課后生字)小朋友們看,這就是我們課后的生字,你能自己學習這些生字嗎?
生:能
師:怎么自學生字呢?聽老師來教同學們三招。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二、想想辦法記住字形。三、連成詞兒想想意思。有了這三大法寶,小朋友們就能把字學會了,好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學習生字詞。在學習過程當中,如果有什么收獲,或者有什么困惑你都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交流交流。這些字在語文書上,看語文書自習吧。
生自學課文生字詞
師:自學好了嗎?在字音方面我們小朋友有沒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你來說
生:我要提醒大家”盡”,”盡”是前鼻音。請大家跟我讀兩遍,領讀兩遍盡
師:誰能連成詞讀一讀嗎?指生讀
生1:退盡
生2:退盡
師:“盡”啊是個前鼻音,很容易讀錯
師:還有沒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生說
生:我要提醒大家休息的“息”讀一聲調,請大家跟我讀兩遍。領讀兩遍
師:在這個詞當中,它確實是讀第一聲(出示生詞卡片:休息日)大家跟我讀一讀
生:齊讀:休息日
師:我們的休息日是哪幾天啊?
生:放假、星期六和星期天
師:是的,這就是我們的休息日,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讀
師:這個詞啊還會變魔術,如果把這個“日”去掉,這個詞誰會讀呢?
生:休息休息日
師:是的,在這個詞里面啊,它讀輕聲。跟我讀
生:齊讀休息
師:放假了,我們小朋友在家休息。還有什么字要提醒大家的?你來說
生:我要提醒大家“盛開”的“盛”是后鼻音,請大家跟我讀兩遍。
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是的“盛開”的“盛”是后鼻音,還有沒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詞啦?
生:我要提醒大家“晶亮”的“晶”是后鼻音,請大家跟我讀兩遍。
生:齊讀
師:真好,在我們的課文當中是這個詞“晶瑩透亮”(出示),這個詞中里面還有一個難讀的字音,誰來提醒大家?指生答
生:“瑩”是后鼻音,請大家跟我讀兩遍,“晶瑩透亮”
生:齊讀
師:好的,“瑩”這個字呀不僅是后鼻音,它還是一個整體認讀音節,我們把這個詞再讀兩遍。
生:齊讀
師:字音啊,小朋友們都學會了,那么字形你能不能像一些好辦法來記住啊?你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還”,“還”上面一個“不”,下面加一個走之底,合起來就是“還”。課一組成“還是”
師:老師想問問小朋友,“還”是什么結構的字呀?
生:“還”是半包圍結構
師:真好,李老師提醒小朋友啊,有走之底的字都是先寫里面的部分,再寫外面的走之。記住筆順不能錯。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休”一個單人旁加一個“木”,合起來就是“休”“休息”
師:真好,“休息”是什么意思?知道嗎?
生:“休息”就是小朋友星期六星期天不出去玩,在家休息。
師:是的,那我們想想假如有一個人在路上走呀走呀,他走累了,正好前面有一棵樹,他會干嘛呀?
生:他就想休息。
師:他會怎么休息呢?
生:他就會坐在樹底下乘蔭
師:“乘涼”,哦,他會坐在樹底下休息,也可能會靠在樹底下休息。我們來看看“休”這個字多有意思啊!左邊是一個人,右邊就是一棵樹,把左右兩邊合起來就是“休”的意思。一個漢字呀,就像一個故事。你還會記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歡”左邊一個又字旁,右邊一個“欠”合起來就是“歡”,“歡迎”
師:好的,左邊要學的這個偏旁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偏旁。跟我說“又字旁”
生:齊說
師:“又”字旁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獨體字“又”有什么不同?
生:“又”字旁的捺變成了一點了。
師:知道為什么要把捺變成一點嗎?你來說
生:要不然右邊的漢字不夠寫了。
師:是啊,漢字還知道謙讓呢,它們知道要給右邊的部分騰出地方來。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息”上面一個“自己”的“自”,下面一個“心”合起來就是“息”“休息”
師:這個“自”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新偏旁,跟我說“自”字頭
生:生齊說
師: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還會記“挨”左邊一個提手旁,右邊一個撇折點,下面一個“失”,合起來是“挨”
師:下面是“失”嗎?你再看一看?“失”那一撇要出頭,而“挨”下面的是“矢”,我們在一年級上學期學過這個字讀“矢”,“矢”不出頭。
師:還有誰會說這個字,我們可以用“臺”來記。把“臺”下面的什么換成什么?
生:把把“臺”下面的“口”換成“矢”,再加提手旁,合起來就是“挨”
師:是呀,這就是一種識字方法,用我們學過的熟字換一個偏旁來記新的字。這是一種是紫的好方法?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盡”,上面一個“尺”。下面兩點,合起來就是“盡”“盡頭”
師:你真了不起,你知道盡可以組成“盡頭”這個詞。小朋友們,你知道“盡頭”的“盡”是怎么來的嗎?老師啦告訴大家:“盡”字古人指手拿刷子去洗盛東西的器皿,那盛東西的器皿空了,里面沒有東西了,就要洗刷呀。所以“盡”字就有完沒有的意思。我想了很多很多辦法,結果最后我們有辦法?我們可以說——
生:“想盡辦法”
師:“想盡辦法”就是都想完了,沒有辦法可想了。課文中“盡”字出現在哪句話當中?“寒氣還沒有退盡”就是說寒氣還沒有——
生:退完
師:你還會記哪個字呀?
生:“片”撇橫豎橫折
師:這是一個什么字呀?
生:它是一個獨體字
師:說的真好,“片”是個獨體字,我們一起來書空這個字,“片”怎么寫?
生:“片”這樣寫撇橫豎橫折
師:這個字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老師在黑板上把這個字寫寫。你們和老師一起書空
生:“片”這樣寫撇豎橫橫折
師:你知道“片”可以組成什么詞啊?
生:方片
師:還可以組成什么詞啊?
生:葉片
師:還可以組成什么詞?
生:一片
師:剛才小朋友們組的“方片”“葉片”加上丁老師這兒的“藥片”“名片”“卡片”(出示)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事物都是“一片一片”
師:它們的樣子都是?
生:這些東西都是薄薄的一層。
師:這些東西都是薄薄的、平平的一層。所以片這個字就是指“平而薄的東西”。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兒的小填空題。一葉子一花瓣一彩云你會填嗎?
生:一片葉子
生:一片花瓣
生:一片彩云
師:彩云他們也是什么形狀的呀?薄薄的、平平的。所以他們前面用什么呀?我們書中說“片片彩云”是一片兩片彩云嘛?
生:不是,是好多片彩云
師:那朵朵梅花呢?
生:就是多很朵梅花
師:你還會說這樣的詞嗎?
生:一張張桌子
師:是呀,明天是植樹節了,小朋友們在學校里種好多棵樹,我們可以說——
生:一棵棵樹
師:說得真好,上課時老師看到小朋友們的笑臉,我們可以說一張張——
生:笑臉
師: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發,一個撇著撇下面一個又,最后加上一點,合起來就是發
師:老師想提醒小朋友注意,第一筆是豎撇,只是他有一點內收。師范寫。
生:書空
師:這是什么呀?
生:頭發
師:老師的頭發是黑色的,叫——
生:黑發
師:老奶奶的頭發叫——
生:白發
師:男孩子的頭發短一點叫——
生:短發
師:女孩子的頭發長一些叫——
生:長發
師:同學們看,跟頭發有關的讀音都讀第四聲,長發也好,短發也好,他們都和頭發有關,根頭發有關,記住都讀第幾聲?
生:第四聲
師:課文中“散發”這個詞和頭發有沒有關系?
生:沒有
師:那這個詞,誰來讀一讀?
生1:散發
生2:散發
生3:散發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8
一、設計理念:
以讀為本,讀中識字。在自主語文實踐中學會閱讀,培養語感,感受閱讀的樂趣。
二、設計流程:
(一)看圖,逐步揭題
1、教師板書“梅花”后問:“見過梅花嗎?能描述一下嗎?”
2、點擊課件顯示梅花圖,學生觀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書“山”。
3、同學們讀讀“梅花山”,你能想帶些什么?
4、學生展開想象,自由談話。
5、春天到了,滿山的梅花開放了,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你們想去看一看嗎?(師生共同板書課題)
(二)認讀課文,把握內容
1、先聽老師讀課文(配樂)請大家邊聽邊想象,聽后說一說你看到些什么。
2、生練讀課文
(1)你想跟老師一樣美美地讀課文?嗎生自由練讀。(出示讀書要求)
(2)小朋友在讀書的時候發現哪些字比較難讀,請你再讀一讀,然后請會讀的小朋友做小老師來帶領大家讀。
(3)點擊課件,顯示生字:
盛晶瑩透涌寒還退盡挨片發休息歡
(4)這些生字娃娃我們都認識了,在課文中,這些生字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組成了詞語,請大家讀讀課文,用筆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點擊課件顯示生字)看生字,說詞語。(生說出詞語時,師點擊生字,顯示詞語,學生讀)
(5)讀課文時,你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需要提醒大家的?(學生提示后,小組間練讀)
(6)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聽錄音輕聲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讀中體驗
1、指導讀課文第一小節。
(1)“無窮想象讀中來”,讓我們在有滋有味的朗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梅花山中盡情地看一看,聞一聞,談一談吧!
(2)品讀課文想象情景。
(3)小組交流后匯報學習情況。
(4)看到了什么?從學生談話中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再次展開想像加深感受,如: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云彩。
A.讀這句話時,同學們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美景?
B.學生交流后,相互演示情景,動態地感受梅花親密無間盡情盛開的情景。
C.多媒體播放梅花盛開的場面,學生面對美景朗讀句子體驗感情。
(5)聞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相機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A.陣陣清香撲面而來,置身其中你會說些什么?學生交流感受。
B.聞著這醉人的花香,如果讓你閉眼想象,你的眼前回出現什么情景?學生閉眼后想象后交流。
C.教師相機出示句子“一朵一朵梅花晶瑩透亮”,點撥學生抓住“晶瑩透亮”展開想象:清早花瓣上沾著小露珠,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會是什么樣的?再聞聞陽光中梅花的香味,是什么樣的感受?飄到你的心里了嗎?
D.在梅花叢中,看著美麗的梅花,聞著淡淡的清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2、指導讀第二小節。
人們喜歡梅花,一有空就到梅花山去踏青、賞美。到了休息日,人就更多了,請你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說說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那么多人。你到了梅花叢中,除了看到滿眼的梅花,還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賞梅的人們會有哪些表現呢?(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花海人潮的熱鬧場面)
3、賞讀全文,積累內化。
(1)我們隨作者到梅花山游覽了一番,你想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告訴別人嗎?
(2)在舒緩的輕音樂中,學生聽讀欣賞。
(3)你認為文章哪兒寫得最精彩?把你最欣賞的內容背一背。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9
今天上了《春到梅花山》。總體感覺說得太多,讀得太少。特別是朗讀理解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中的“晶瑩透亮”這個詞語時,我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也是晶瑩透亮的,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驗說得不太好,浪費了很多時間。課后反思的時候,我認真研究了這個詞語,如果光從字面上來講的話,光亮透明,比較抽象,學生是不容易理解清楚,如果下次有機會再上這節課的話,我準備進行實物展示結合感情朗讀進行理解。我這樣設想:先請學生欣賞幾支白色的梅花,學生看到,花雖小,但完全開放了,非常惹人喜愛。但是這時的花并不是晶瑩透亮的。我拿出一瓶噴霧,朝著梅花噴幾下,花上沾上很多小水珠,放到陽光下一看,花就變成透明的了。然后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對啊,梅花山上的梅花沾上了清晨的露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這樣的晶瑩透亮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加深體會。接下來,我還可以讓學生把梅花全班傳看了一遍,讓他們再近距離觀察一下的,這樣學生會聞到淡淡的清香味。我正好利用學生這一反應過渡到下一個短句――“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并加以說明,梅花的香味清新淡雅,只有細細地聞才聞得到。之后,學生在朗讀這句話的時候,不用我多做指導,很自然地就把“晶瑩透亮”讀得緩慢,“淡淡的”讀得輕聲,表情配合朗讀,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10
本篇課文文字非常優美。引導學生讀好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結合上下文,圖畫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
理解“晶瑩透亮”。
生;老師,我看見了晶瑩透亮的梅花。
師;那怎樣才是“晶瑩透亮呢?”
生;疑惑;不知道。
師;小朋友想象一下,早晨,梅花的花瓣上還有幾顆小露珠呢,太陽照射在梅花上,看起來怎么樣?
生1;看起來亮閃閃的。
生2;看起來閃閃發光,透明的。
師;說得真好,這種光亮透明,就是“晶瑩透亮。”
師;誰來讀好這個詞,讓我們感受到它的透明晶亮。
生有感情地朗讀。
反思;語文教學過程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的生命力、創造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作為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挖掘隱含在文字的思想與感情。這樣,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建構了精神,讓語言與精神在文本職工同構共生。本文一篇優美的韻文。怎樣才能吸引學生讀好課文?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我認為要讓他們讀好課文較難。在教學時,我重點讓學生在理解詞語、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再去讀好課文。圖片能讓學生直觀形象的畫面,增強學生的視覺效應,使學生更深層的理解課文,感受美。在教學,“晶瑩透亮時”,利用學生已有的表象,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層層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理解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1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非常美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指讀)你讀的真美,誰也來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好!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學生齊讀)
多媒體課件出梅花山圖。師讀簡介梅花山。春天到了,梅花開了,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成了花的海洋。紅的似火,白的勝雪,粉的若霞,風姿楚楚,爭香斗艷。你喜歡嗎?今天我們一起到梅花山去旅游吧!
二、自由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檢查詞語
課文中的詞語你會讀了嗎?
1、多媒體出示詞語:早春 盛開 挨著 寒氣 退盡 滿山 片片彩云 晶瑩透亮
清香 報春 涌動 人流
2、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通過讓學生復習鞏固這些詞語,加深學生對詞語的印象,為更好地理解詞語做鋪墊)。
過渡:詞語難不倒同學們,下面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指名)。
3、指名讀課文,其它同學邊聽邊思考:“你覺得梅花山的梅花怎樣?用一兩句話說說”。(學生根據老師提醒,用自己的話說出一些句子,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結:同學們真不簡單,讀課文不僅正確流利,而且還讀出梅花山的梅花多美,以及看梅花的人多。那我們就隨著春姑娘的腳步,邊看梅花,邊讀課文吧!
四、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讀第一段,看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你讀懂了什么?指名說有幾句話。
1、指讀第一句,你讀懂了什么?從哪個詞讀懂的?
(由于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很強的概括能力,因此學生只能要能夠抓住早春、滿山來回答即可)
(1)早春是什么時候?指名說
這個時候天氣怎樣?
多媒體出示梅花圖,師小結:是的,春天剛到,還有點冷,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梅花開得真早啊!
(2)這句話你還讀懂什么?指名說
(指導學生抓住滿山,理解梅花的多)
(3)你從哪個詞知道梅花多?指名回答,滿山什么意思?
(“滿山”指山腳、山腰、山頂到處者是開滿了梅花,學生說不到位,指導學生看書上的圖來理解)
板書滿山的梅花。
師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抓住句子中的早春、滿山理解梅花開得早,開得多。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如果學生早春讀到位:你讀得真好,我一聽就知道梅花在早春開放。如果“滿山”讀到位:聽了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梅花山的梅花真多呀!)
2、你喜歡盛開的梅花嗎?請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1)小組交流
(讓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開放的梅花,老師隨機指導、評價)
(2)指讀第二句話: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
(3)“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是什么樣子的呀?指名說。
(多媒體課件出示一簇一簇的梅花,學生看圖,師講解,你擠著我,我擠著你,沒有空隙這就是你挨著我,我挨著你,讓學生理解梅花多。)
小結:你看!這么多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競相開放。你站在梅花山的山腳下,遠遠看山上那滿山的梅花就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
(4)指導學生看書上的彩圖。請學生遠遠地看老師的書,那梅花彩云在哪兒?(讓學生在書上指)哦,這么多的梅花連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還有嗎?這兒有一片,這兒還有一片,這兒、這兒,都是!真多呀!在藍天下真惹人喜愛!(通過看圖,讓學生在體會梅花多的基礎上,再來感受梅花的美。)
(5)那誰來讀好這句話呢?(指名讀,2名。)
梅花真多,真美呀!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3、剛才,我們站在遠處看梅花,現在讓我們走近看梅花,看看近處的梅花吧!
(1)指名讀第3句話: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日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讀了這句你知道什么?
晶瑩透亮什么意思?指名說。
(學生說不到位,多媒體出示帶有冰雪、露珠的梅花圖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讓學生理解晶瑩透亮,非常美)。
(2)同學們,你們聞到梅花的清香了嗎?指名讀這句話。(讓學生通過朗讀,圖片來理解淡淡的清香)。
(3)這個時候你最想干什么?(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充分說)
(4)淡淡的香味讓人聞了很舒服,心曠神怡。老師聽出來了,同學們很喜歡這里的梅花,能讀出你對梅花的喜愛嗎?(指名讀,2名)
(5)那你能不能把2、3句話連起來讀一讀呢?(男生讀、女生讀)讓我們再把這一段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6)小結:這么美麗的梅花,這么美麗的梅花山,怎能不讓人喜愛呀!讓我們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齊讀
2、讀了這段你想說些什么呢?從哪兒知道人多?指名說,人流什么樣?涌動什么意思?
3、多媒體課件出示:
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都來到梅花山,這就是涌動的人流。這么多人置身于梅花山中,你猜他們會干些什么呢?
(指名說,讓學生充分說,學生會說照相、聞花香、畫下來……)假如你到梅花山你想干什么呢?(指名說)
(通過提問,讓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融入文本,體會人們的喜悅心情。)
4、哦!歌聲、笑聲融合在一起,這時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板書:歡樂的海洋
人們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陶醉在這梅花叢中,梅花山成了……(讓學生多讀幾遍)
5、你能讀出梅花山歡樂的情景嗎?(指讀、齊讀)
(三)總結
今天,我們來到梅花山,欣賞了梅花的盛開的動人景象,你肯定有許多話要說,把你最想說的話說給大家聽吧!(指名說)
五、拓展延伸
歷代文人墨客都很喜歡梅花,以梅花為題寫詩作畫,來贊美梅花。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詩畫,請同學們欣賞。多媒體課件出示。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很喜歡梅花,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詞《卜算子.詠梅》,請同學們欣賞。多媒體出示,師讀給學生聽。
六、板書設計
4、春到梅花山
滿山的梅花
歡樂的海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注意句子與句子、段與段的停頓。背誦課文。
2、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和利用在腦中放電影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感受到梅花盛開、人流涌動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隨文利用部件組合法、聯想、換偏旁等識字法學會本課6個漢字。認識四個偏旁,注意“又”做偏旁后的書寫變化。
4、指導學生書寫時,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關鍵筆畫,教給學生書寫方法,如:點如水滴、如瓜子,捺先寫一點點橫再平寫最后出腳,撇捺在一起要寫展開像雙翅。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站位,把字寫勻稱。
教學重點: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讓學生置身于春光中學習課文,把觀察、理解、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語言美,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讓學生借助圖片,緊扣課文中的詞語,體會感受梅花的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激活學生的心——《春到梅花山》片段教學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興旺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
教學難點:
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教學準備:
課件
一、導入課題
通過上一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春姑娘來到了小池塘,她給小池塘帶來了五彩的世界。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來到了梅花山帶來了什么呢?
二、揭示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多音字和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三、先學后教流程
(一)字詞學習
1.自學導航:A、自由讀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B、和同桌比賽讀讀,誰更棒! (時間三分鐘左右)
2.自學(或者合作學)
a.學生自由讀 b.小組合作讀
3.反饋點撥
a.抽讀生字卡片。
b、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c.口頭組詞、擴詞。
(二)初讀課文
1.自學導航
A、自由讀課文三遍,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添字漏字。
B、和同桌比賽讀讀,誰更棒!
(時間三分鐘左右)
2.自學(或者合作學)
3.反饋點撥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是否讀得正確、流利。評議、正音。
b、師生比賽讀課文
(三)生字教學
1.自學導航
讀一讀,認一認,想一想,下列生字(寒,還,盡,挨,片)該怎么記住,怎樣寫才好看。
(時間3分鐘,完成任務不說話請舉手。)
2.自學(或者合作學)
3.反饋點撥
觀察一下生字表中的這5個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美觀?
(四)學習小結(對照目標)
四、當堂訓練(本課重點鞏固,可以使用配套練習冊相關題)
1、組詞。
空( ) 不( ) 尺( )
寒( ) 還( ) 盡( )
2、說話。
用“歡樂”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