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
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
1、欣賞表現傣族人民生活的圖片,了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重要節日。
2、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風俗和服飾等特點。
3、學唱兒童歌曲、學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動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歡慶潑水節時的歡快和喜悅情緒。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態。
三、教學準備:
1、準備傣族有關的圖象、影視資料或相關軟件。
2、歌曲《金孔雀》的音樂帶。
四、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互唱問好歌。
2.導入新課:
師發言: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彝族美麗的服飾和歡快的舞蹈,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觀看傣族的風俗習慣。
說起傣族,就會想到花筒裙,孔雀舞,潑水節等特有的民族傳統生活,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實際上是傣歷的元旦,這時多半在四月中旬,節日時,人們相互潑水嬉戲,相互祝福,認為這樣可以消災除病。葫蘆絲是傣族獨有的樂器,我們來聽聽這首迷人的樂曲。
3.學習歌曲《金孔雀》:
(1)欣賞歌曲,學生仔細傾聽。
(2)師簡介:孔雀是傣族人們最喜愛的鳥,被稱為最吉祥的鳥,還是可以帶來幸福的鳥。傣族人民認為孔雀是美麗、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我們先來學唱這首歌曲《金孔雀》。
(3)學生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4)師指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5)學生跟著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4.即興創編舞蹈:
(1) 師生共同欣賞“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傳統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樹立男同學的舞蹈表演信心。
(2) 教師帶領學生模仿孔雀舞的動作造型,學習幾個基本的傣族舞蹈動作。
(3) 根據歌曲《金孔雀》的音樂,分組讓學生自己創編舞蹈,進行歌舞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編排的最好,跳的最好,老師對學生的表演給予鼓勵評價。
(4) 在《金孔雀》的歌聲中,全體學生載歌載舞,一起慶祝潑水節,感受潑水節熱烈、歡快的氣氛。
5.結束課時:
師總結,師生告別,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具有云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教學中我以唱、動為主,欣賞傣族風情為輔,本節課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和老師默契配合,學生表現了極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品德教育和課外知識積累的培養。在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能分層次出現,逐一講解。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在于課堂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樣化,形成主次有些失調。本應以唱歌為主的教學,但我在此環節花的筆墨較少,而在導入、舞蹈以及了解傣族風情上花了不少時間。課堂上教師導課的環節略嫌羅嗦,抑制了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今后我將不斷努力,以求進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聽《龜兔賽跑》,唱《金孔雀輕輕跳》、《大鹿》,從音樂中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理解本課主題--美麗的動物。
2、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學習并表演傣族舞蹈動作。懂得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理。
3、積極與同學合作編創一定的情境,表現歌曲的內容及自己的想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懂得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理。
2、編創一定的情境,表現歌曲的內容及自己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