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孔雀的形態特征,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個立體或半立體的孔雀,培養觀察力。
2、根據材料的不同屬性,用各種制作方法表現孔雀的千姿百態。
3、學習制作孔雀的方法,培養動手能力,創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能否找到制作孔雀的材料并用一些基本型概括孔雀的外形。
2、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立體和半立體的孔雀并裝飾。
三、教學準備:
課件、影片、音樂帶、孔雀范例、頭飾、服裝等等。
四、教學過程:
(一)、欣賞云南風情,已招聘小導游的形式引入。
1、聽《金孔雀與鳳尾竹》的音樂律動。
2、欣賞云南美麗的景色。
3、以招聘小導游的形式交流收集的有關孔雀的資料。
介紹云南:
1、小朋友們,我是你們的導游“孔雀姐姐”,“金孔雀”號旅游車就要開啦!大家坐穩啦!這次旅游的目的地是云南,云南是個風景怡人的地方,瞧,多美呀!
2、我們云南省有許多少數民族,今天我帶大家去的是傣族。最近我們旅游公司正想招聘一些小導游。如果你知道下面這些有關孔雀的知識就可以來當小導游啦!
3、學生拿資料介紹
(對回答好的學生授予一顆小星。)
學生活動:
1、學生觀看錄像、欣賞美麗的景色。
2、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參與小導游招聘活動。(學生回答問題時依據問題播放錄像講解)
(設計意圖:1、以孔雀姐姐的名字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創設情境,自然地將學生帶入課程中。以優美的音樂及迷人的畫面帶給學生美的感受,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2、以招聘小導游的形式引導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激發他們的興趣。)
對收集資料的學生適時表揚鼓勵學生的課前準備。
(二)、走近傣族、了解孔雀、欣賞孔雀,新授課程
1、到孔雀之鄉——德宏參觀
⑴播放月光下的鳳尾竹音樂。
⑵介紹孔雀文化給傣家人帶來的影響。
2、參觀孔雀園
⑴欣賞孔雀圖片。
⑵觀察孔雀尾羽毛的形狀,羽毛的色彩,花紋的形狀。
⑶出示綜合材料制作的孔雀,請學生講解材料及制作方法。
(三)、制作孔雀:
了解孔雀形狀及花紋的特點
⑴觀看各種孔雀圖片。
⑵學生回答問題,感知形狀。
⑶學生回答問題,感受色彩。
⑷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⑸制作孔雀
通過欣賞圖片,教師講解等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對孔雀及孔雀文化的興趣,從而親近少數民族,更加了解熱愛大自然。
通過欣賞圖片,培養學生對形狀、色彩的觀察與感知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加深印象,授星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生共同制作可以使學生直觀了解制作方法
(四)、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小導游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將課堂還給孩子。在教學中利用圖片導入,形象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很自然進入欣賞意境,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在導入這一課時,給大家展示了美麗的西南風光,芭蕉亭亭玉立,竹樓風姿綽約,孔雀翩翩起舞,把學生領入童話色彩的傣家樂園。音畫并用,聲形相合,無形的音樂成為有聲的圖畫,有利用教目標的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