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學期音樂全冊教案
設問:這是真的寺廟里的鐘聲錄音嗎?
3、 再聽樂曲主題音樂曲調,要求學生看著教材中的譜例邊聽邊哼唱。設問:
這樣的曲調你聽過嗎?
聽了這樣的曲調你想象這使那里的場景?
4、欣賞全曲:學生自由用動作表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5、小結:這是中國佛教音樂中的鐘聲,很有特征,特別是除夕夜和新春第一天的鐘聲,有多少人前往聆聽。
二、表演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1、在認知上知道輪唱的歌曲。
2、聽教師范唱和錄音范唱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想象歌曲所描繪的景色,讓學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3、重點:解決二部輪唱。關鍵:首先是學生的聽覺要既能聽到自己的聲部也能聽到另一聲部的歌聲,另一個關鍵是教師的指揮要有準確的動作提示,讓第二聲部進入,當然學生也要知道在何處進入。
4、本歌輪唱的結束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第一聲部把最后6小節“叮咚”重復與第二聲部同步結束,另一種不同步結束即第二聲部比第一聲部晚結束6小節 。
課后反思:
第八課 愛和平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
一、白鴿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稱“和平鴿”。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各國兒童心連心》,大家團結友愛,合作友誼,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實現。
二、從聆聽《小小白鴿》、《歡樂頌》中進一步了解人聲分類的常識——每一類人聲還可以細分為高、中、低三個聲部。
三、從編創節奏組合,用 八個音編創自己的歌。
教學重點:人聲分類的常識——每一類人聲還可以細分為高、中、低三個聲部。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聆聽合唱曲《對鳥》。
二、學唱歌曲《一只鳥仔》。
教學過程:
一、聆聽合唱曲《對鳥》。
1、解題:“對歌”是我國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如果對花名往往稱對花,本歌是對鳥名,所以稱對鳥。
2、 初聽的要求:初步聽出歌曲講述了什么內容?
3、復聽《對鳥》。
設問:問句與答句在曲調上是完全一樣,還是有不同之處。
4、再次復聽,細致的欣賞《對鳥》,感受甲、乙雙方對鳥的樂趣,以增加愛鳥的情趣。
二、學唱歌曲《一只鳥仔》。
1、難點:唱出中國臺灣民歌風格,特別是有許多下滑音,不宜唱好。在學曲調時可暫不加下滑音記號,在唱詞是再加上下滑音一唱出其風格。
2、在唱歌時要唱好襯詞和象聲詞,這樣才能把歌曲生動有趣的愛鳥之情表演出來。
3、增強學生護鳥、愛鳥的環保意識。從愛鳥行為中培養學生的愛心。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聆聽《空山鳥語》。
二、歌曲表演《小烏鴉愛媽媽》。
教學過程:
一、聆聽《空山鳥語》。
1、初聽全曲。設問:
這首曲子的曲名為《空山鳥語》,你能從音樂聲中感受空山與鳥語嗎?
這首曲子用什么樂器演奏?
2、師生討論:引子主要表現空山、空谷回聲。鳥語,穿插于整首中?
3、復聽全曲。設問:曲中除了空山、鳥語外,還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要求學生要細細聽,仔細品味二胡的音色。
4、介紹劉天華的成就-------把二胡提升為獨奏樂器。
二、歌曲表演《小烏鴉愛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