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音樂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6個課時)
教學難點:歌曲《猜謎謠》中襯詞的演唱。
教學重點: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
師:今天老師想給大家來猜一個謎語:
兩個角,抱著頭。
上樹頂,爬村頭。
扁扁嘴,細長的脖。
坐著高,站著低。
在這個謎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種動物。
(生根據謎面猜謎底,對說出不常見的動物答案的人給予肯定與表揚。)
師:同學們到底猜得對不對呢?聽聽歌曲是怎樣回答的。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圖片,聽錄音范唱、揭示謎底)
師:哦,原來每句謎面都有幾種答案呢。
2.再次傾聽歌曲,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問答式的對唱)
3.把歌詞以兒歌的形式來朗讀
(1)、按歌曲的節奏齊讀歌詞(請學生根據小動物的習性特征來做一做動作)
(2)、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讀歌詞(師問生答)
4.隨琴演唱歌曲的歌譜。
5、教唱歌曲
(1)隨琴填詞唱
(2)“ 雙簧式”的演唱練習
(3) 解決難點(手勢襯詞的音高的把握)
(4) 完整演唱
(5) 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問一組答,后兩句齊唱,并交換演唱內容。
(6) 給予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請兩人一組進行對唱,并讓學生評價,如認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來糾正。
6、歌詞創編
請小朋友分組討論,給歌曲創編第三、四段歌詞
(1)細尾巴,滑溜溜,不是泥鰍是小蛇
(2)尖尖嘴,長尾巴,不是母雞是狐貍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猜謎謠》這首歌曲,小朋友的表現也真是活靈活現,讓老師不禁要贊美你們真是一個個巧嘴巴!下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夸張的藝術文化。
教學反思:同學們的歌曲掌握的很好,參與活動很積極。第一句旋律把握不夠準確。
第二單元快樂的游戲
第四課時《大頭娃娃》
教學內容:會唱歌曲《大頭娃娃》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大頭娃娃》,感受歌曲歡快情緒。
2.初步學會歌曲中的頓音,唱得短促、輕快。能用連貫、跳躍兩種旋律表現大頭娃娃的笑聲;為歌曲設計不同的力度。用動作和歌聲表現大頭娃娃滑稽可愛的神態。
3.培養學生音樂感知力,增進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大頭娃娃》。
教學難點:能夠分辨歌曲的相同、相似樂句,并設計不同的力度演唱。
一、導入環節
1、帶領學生隨音樂律動,引導學生熟悉歌曲。
老師按照歌曲的四個樂句、旋律走向,設計了四個動作,帶領學生隨音樂律動,為歌曲學習中分辨相同、相似樂句做了鋪墊。
2、通過視頻播放人們節日跳大頭娃娃舞,了解大頭娃娃。引出歌曲。
二、 學習歌曲環節
1、傾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同時也是熟悉歌曲旋律的過程。
2、再次聽歌曲,說一說大頭娃娃是什么樣子的?用歌詞并按節奏來回答。
3、跟隨音樂輕聲哼唱。只作口型,不出聲音。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
4、出示歌曲曲譜,教師范唱:請學生聽一聽歌曲分幾個樂句?找出相同、相似樂句。
5、教唱歌譜。
6、填詞演唱
(1)慢速演唱。指導附點音符、頓音唱法。使學生在歌曲中自然的學習了音樂知識。
(2)一齊演唱。學唱歌曲和運用音樂知識的過程。
(3)啟發學生為歌曲設計力度。按照力度變化演唱一次。學會力度這個知識。
(4)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教師用電鋼琴伴奏,營造熱鬧的氣氛)
三、表演唱
1、指導學生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