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音樂第三單元母親河教案
(學生欣賞)
就前面的問題,學生作出回答。
請再聽一遍,注意合唱與獨唱的不同,合唱的氣勢更雄偉了,音樂表現也更加豐富了。
3、學唱歌曲《長江我的家》
(1)欣賞范唱錄音。
(2)與學生共同討論歌詞的含義:“我”主要是指港、澳、臺和海外僑胞的小朋友們,“長江”已經不是單純指長江,而是指整個祖國了。所以才有“心里裝著媽媽的愛,走遍天涯想著家”的詞句。
(3)隨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4)這首歌較難唱,一是大跳音程較多,音準不易掌握好;二是節奏較為復雜,有不少切分節奏;三是有幾處相同的詞句譜以相似的旋律,容易混淆。請同學們特別注意。教師帶領學生重點練習“長江是我的家”、“長江長江是我的家”和兩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裝著媽媽的愛,走遍天涯想著家”。
(5)再隨錄音學唱兩遍歌詞。
(6)隨教師琴聲學唱歌詞。
4、師生總結結束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保衛黃河》
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保衛黃河》,并嘗試進行輪唱。
2、在欣賞《黃河船夫曲》時能體會民歌與勞動的關系以及民歌的質樸、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賞音樂過程中激發熱愛母親河的感情,豐富有關黃河的相關文化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歌頌了長江,這節課我們要歌頌黃河,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黃河的情況嗎?請說一說。
學生從各個方面描述黃河,教師稍加總結。
比起長江來,黃河更加雄偉,激流洶涌,在造福于九省人民的同時,歷史上也曾多次泛濫成災。近年來,黃河和長江的源頭“三江源”生態日益惡化,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關注。現在,國家已建立“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封山育林,退牧還草,生態環境已有所好轉,讓我們共同關注、愛護母親河的生態和建設。
黃河孕育了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有關黃河的詩歌、小說、繪畫、音樂、戲劇作品不勝枚舉,這一節課要學唱和欣賞的歌曲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我們在以后的音樂課上還要進行《黃河與長江》的音樂活動,請大家在課外先準備,收集有關黃河、長江的詩歌、散文、繪畫、攝影、歌曲等藝術作品,屆時共同交流欣賞。
2、欣賞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1)這是一首船夫號子,是船工們搖或撐竿時所唱,在黃河上有兩類船夫,一類是運貨物的船工,他們要長途跋涉在黃河上運送貨物,常要與驚濤駭浪作斗爭;另一類是擺渡的船夫,是為了方便兩岸人民過河的,他們的勞動環境比較穩定,這首《黃河船夫曲》就是擺渡的船工們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復了五次,我們來學一下: (學生隨教師用“嚕”哼唱)
(2)欣賞男聲獨唱《黃河船夫曲》
同學們注意到了歌詞中唱到“黃河有九十九道灣”,這是民歌中的夸張手法,也有的歌中唱出“天下黃河十八灣”,“九曲黃河”。總之,黃河的彎多,所以比較驚險。
(3)跟錄音輕聲哼唱,并初步學會這首歌曲。
3、學唱歌曲《保衛黃河》
(1)大家可能已經比較熟悉這首歌曲了,這首誕生于抗日戰爭年代的歌曲,已經歷六十多年的時光,如今仍在華夏大地上傳唱不衰,給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