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氛n堂實錄
西藏拉薩市第一小學 羅含情
課文 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只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鐵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只一只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鐵牛沉在哪兒。然后讓人準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里的鐵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只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課堂實錄 師:昨天,教師讓你們預習了17課,哪位小朋友把生字讀一下。 出示生字:宋 拴 陷 淪 尚 潛 艙 繩 綁 鏟 拖指名讀生字師:有一個字他讀得很準,“鏟”,但有一個字沒讀準,是“潛”,(跟老師范讀)師:課文里說“熟悉水性的人潛入水中”那“潛”是什么意思?生:游到水里去。師:“陷”字怎么記?生:先記左耳旁,再記刀字旁,最后……師:你說得很準確。這個字跟“蹈”字有什么區別?生:偏旁不同。生:右邊上面也不同。師:把本子打開,把這兩個字寫一遍。(生寫生字)師:同學們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給大家在個故事好嗎?(出示課件,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課文事情的起因)師:生活在現在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河底的鐵牛?生:用起重機。生:用直升飛機。生:用專門抽淤泥的方法抽掉淤泥,再撈上來。師:同學們所用的都是現代的工具,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鐵牛撈起來,真了不起。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17課,大聲地讀,劃出喜歡和不懂的句子。(生讀課文,師畫鐵牛)師: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生:什么叫“淤泥”?生:就是河底的爛泥。生:“是水把鐵牛沖走了,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笔钦l說的?生:是懷丙和尚。師:那懷丙和尚是個怎樣的人?從試試可以看出什么?生:他非常謙虛。師:我們用謙虛而自信地語氣來讀讀這句話。師:水真能把鐵牛送回來嗎?請大家欣賞動畫,看這個動畫是講什么內容?(動畫演示,師講解撈鐵牛的過程)生:這個動畫是講課文第三自然段。師: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什么?生:主要講撈鐵牛的準備工作。師:請小朋友默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準備先后的詞語。(生讀課文劃詞語)師:有哪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生:先 然后 再 又師:從這些詞,我們知道懷丙和尚準備工作做得有條有理,誰能用上這些詞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說一下。(生練習說)(指名概括地說)師:和尚做得準備工作做得有條有理,相信同學回去后能說得有條理。但對準備工作,你們有哪些問題?生:為什么要在船上裝滿泥沙?生:為什么要把兩船拴得緊緊的?生:為什么要用結實的木料搭架子?生:為什么要用很粗的繩子?生:為什么裝泥沙而不裝石頭?師:同學們的問題你們能回答嗎?生:因為鐵牛很重,不用結實的木料會斷的。生:我能理解為什么用很堅固的繩子,不用的話,容易斷。生:裝石頭不容易鏟,裝泥沙方便。生:我不同意,裝石頭比泥沙更方便。師:因為黃河兩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師:讀第四自然段能解決剩下的問題。誰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師:請小朋友讀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用自己喜歡的記號劃出來。(生邊讀課文邊劃)生: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去了。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級緊,鐵牛上拔。師:泥沙減少可以說成是“沙減”(師板書),那按老師的說法,接下來應該是怎樣寫?
(生回答師板書:船浮——繩繃——“!卑危師:請小朋友用為“因為……所以……”來說說事物的變化。生: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向上浮。生:因為船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生: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牛拔。(欣賞動畫)師: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師:那么剛才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裝沙,能解決了呢?(生答略)師:圍繞打撈的過程,提出疑問,合作學習。(生小組討論)生:懷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邊。師:不僅借助水的浮力拔“牛“,還借助水的浮力“劃牛”,“拖!。我們再讀讀懷丙和尚說的那句了不起的話——(生齊讀)師:未來的小懷丙就在你們中間,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學科學,用科學。作業:1、思考,如果你在那個時代,還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法打撈鐵牛?2、收集有關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