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教學設計
聰明 憨厚
機靈 結實
…… ……
動作 心理活動 語言……
(板書中的詞語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調整)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小嘎子”這個形象對于學生來講也并不陌生,但是課文描寫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且許多學生對于摔跤卻又并不熟悉,如何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勁,學得有味,既能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又能從中受益,學到刻畫人物的方法,是我備課時的出發點。從課堂教學的生成情況來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覺得得益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動起來更精彩。在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他們摔跤的情形,還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動作體會一下,孩子們邊讀書,邊比比劃劃,有的還同桌互相指正……個個興趣盎然,從讀到模仿,有一個吸收和創造的過程,如果讓他們只是本本分分的靜讀去感悟,就如同要學游泳而不下水練習一樣;在匯報時,許多學生躍躍欲試想上來表演,于是,在大家的推薦下,幾個同學進行了表演,我讓其他同學當導演,以導演的眼光來評價,“這個動作不對”“那個動作不合適”……只有課文讀懂了,才會做出正確的評價,在一聲聲的評價中,小嘎子和胖墩兒的形象已經活在孩子們的心中了。
二、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在上課伊始和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地播放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前和摔跤過程的視頻資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趣,而且實現了從文本到直觀的影視資料,再從影視資料到文本欣賞的感悟過程,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
三、關注課堂生成,及時捕捉亮點。老師不是行者,不能只顧低頭趕路,心中除了有教案,更要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