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淺談繪本閱讀中的有效提問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細節觀察,理解故事發生、發展,
此外,觀察并不是僅停留于表面,還要讓幼兒學會洞察人物心里變化,預測故事的發展。p7讓幼兒觀察螞蟻們發現大西瓜后的表情,他們會說什么?他們要干什么,他們搬得動嗎?觀察表情,為什么戴帽子的螞蟻呲著嘴?他們會想什么辦法?讓幼兒懂得從人物表情、動作等出發,去猜測、預測故事發生、發展的過程,更進一步對故事情節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適當的動作模仿,學會靈活運用詞匯。
動作模仿幫助理解圖畫。在p3引導孩子們觀察他們在做什么?請幼兒模仿螞蟻的動作,在模仿過程中孩子們理解了什么是推、頂、扛、蹬等詞匯,知道了原來推東西可以有這么多的動作姿勢、還知道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這樣的詞匯,體會到小螞蟻搬運的艱辛,理解螞蟻的團結、勤勞精神。
●分層觀察,理解情感傾向。
針對不同層次的孩子,展開分層觀察。指導幼兒抓住畫面的整體特征,讓幼 兒從整體上感知、了解畫意,然后再引導幼兒抓住重點特征仔細地觀察圖畫,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了解圖畫中每件事物之間、每幅圖畫之間的關系以及圖中事物與全圖之間、單幅 圖畫與整幅圖畫之間的聯系。
繪本中個別畫面人物繁瑣、動態分明,看似很是復雜。怎樣讓幼兒在觀察中有重點的觀察,我引導孩子們分區域觀察,這一部分小螞蟻在干什呢、那一邊螞蟻在干什么,分層次的觀察,讓幼兒發現,畫面不是雜亂無章的,他們之中又有一定的聯系,在今后的繪本觀察中,幼兒會以此為經驗,學會觀察。如:p10提問螞蟻們在干什么,他們有分工嗎,怎樣分工的?他們要把西瓜運到哪里?p12現在螞蟻的家怎樣的?發生了哪些變化?放滿了嗎,剩下的西瓜怎樣處置?預測發展。還引導孩子重點觀察戴帽子的螞蟻。
從大畫面到小細節的分層次觀察,可以讓孩子們從畫面中感受螞蟻家族那種團結、向上、勤勞、智慧的表現。這些不是老師能用語言直接能表述出來的,而是教會孩子閱讀觀察后,孩子們發現、體會到的。再后來的閱讀中,幼兒也同樣會這樣,先觀察大畫面,慢慢過渡到有價值的小細節上。
(二)圍繞重點畫面精心預設提問內容。
在重點畫面的重點提問中,我們在教學中把握以下幾個方式:
1、猜想式提問:
幼兒觀察畫面,運用原有經驗,根據一定線索大膽猜想,通過分析尋求最佳答案,沒有對錯,調動起幼兒參與興趣,適用于個層次的幼兒。《雪地里的腳印》出示封面,讓幼兒猜想這是誰的腳印?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會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在猜測中引發幼兒繼續讀下去的興趣。
2、啟發性提問:
通過啟發式提問可以引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去理解畫面內容,引發幼兒的思考.如在繪本《彩虹色的花》中,讓幼兒觀察封面,提問:這是一朵怎樣的花?(幼兒通過觀察回答出:五顏六色的花、漂亮的花、美麗的花、好多顏色的花)這朵花有一種會幫助人的本領,它會怎樣幫助人?(老奶奶用花瓣治好腿、過生日用花作為禮物、小松鼠尾巴斷了用花瓣當尾巴、下雨天用花瓣當雨傘、花瓣蓋房子、花瓣帶給人們好運氣)。
3、開放性提問:
通過提問引發幼兒展開想象、預測。讓幼兒運用符合他們思維特點的方式去回答問題、幼兒的回答多樣、不受別人的回答的限制,有創意的基礎上又有一定的線索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