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四、堅持正面教育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催化劑。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諷刺好得多”心理學上說:愉快的情緒能促進大腦形成一個興奮的點,使學習保持最佳狀態。小小班由于年齡
小的特點,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就發現當小朋友玩玩具時,非常的吵鬧,到處亂跑,大聲斥責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而這時你輕輕說一聲:我看哪些小朋友和老師一樣做得好,安靜的坐在小椅子上玩玩具,然后再表揚幾個很快做到的小朋友真棒,必要時獎勵五角星、小紅旗,那么其他的小朋友也想得到,肯定也也會這樣做。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我在班上設置了“誰最棒”專欄,用五角星、紅蘋果和小紅花來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進步,把小朋友的照片貼在一朵朵燦爛的小太陽里,老師每天都觀察幼兒的進步,一周下來記錄。小朋友為了爭做好寶寶,得到更多的小紅花,都努力認真的遵循各項常規,再此同時,我們也請家長配合,平時在家多對孩子進行肯定,借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我們也建議家長設立一個“寶寶學會了”觀察表,具體內容:早睡早起,有禮貌,獨立進餐,不挑食,愛護玩具…..在備注一欄里,寫上寶寶今天在家做的事情,寶寶有趣的事情,家長可根據需要增添項目,對于寶寶每天的進步及時給予獎勵和表揚,有的家長回去后這樣做了,都反映說這樣的觀察表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己的寶寶各方面都明顯進步了,部分家長還在我那么小班的家長會上做了介紹,讓更多的家長朋友們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感受成功的快樂,后來,的確有很多家長加入了這一行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家園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
習慣培養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長和老師一齊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队變簣@教育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的課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抓住每一實際,及時果斷的突出要求,并堅持始終讓孩子去實踐,尤其當孩子送進幼兒園后,家庭更要與幼兒園實施同步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千萬不要出現“5+2=0”的現象,指在幼兒園培養的五天的良好習慣,在雙休日之內全部破壞,這就是我們為什么一再要強調家園聯系、家園互動、家園同步教育的原因。為此,老師要和家長加強聯系,經常一起研究、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讓幼兒在幼兒園是一種要求,在家又是另一種要求,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真正做到家園共育。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鑄就優秀的品質。為了讓孩子成為健康、聰明、勇敢的棟梁之才,讓我們家園共同努力,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一份享用終身的財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