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過程 關注內涵
2、突破了圍棋作為項目訓練的學習方法,運用多元的游戲手段引導孩子主動介入,提高圍棋學習的趣味性。
主要采用體育游戲、智力游戲、數學游戲、表演游戲、故事、兒歌等游戲方法,重視教學過程中游戲化的體現,每周開展8個教時(每教時25分鐘)的圍棋學習,凸顯圍棋教學的幼兒化、游戲化,真正做到了游戲與圍棋知識的“珠聯璧合”。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運動類游戲和圍棋教學活動的融合。
如,教落子規則---找交叉點時,教師就可以用《小狗找凳子》的體育游戲開展教學,小朋友做小狗,老師做狗媽媽,狗媽媽要帶著小狗到外面去玩,玩累了就找凳子。凳子在哪里呢?孩子就開始觀察場地,找出那里可以讓小狗站穩、做小狗狗的凳子,找到凳子后小狗就站在凳子上。根據媽媽的口令反復進行找凳子、散步的動作。孩子在走走、站站,走走、站站中很快掌握了找交叉點的方法。這樣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如學習數氣——《小兔找路》的游戲,活動目標為知道一條路就是一口氣;練習跳的動作。
第二:智力類游戲和圍棋教學活動的融合。
如根據孩子喜歡走迷宮的特點,我們把《吃子的方向》、《逃子》設計成了一個圍棋迷宮圖,讓孩子在走走、試試中發現哪條路可以吃掉對方更多的棋子、讓自己逃離對方的圍堵。
第三:情景性(故事、兒歌)游戲和圍棋教學活動的融合。
圍棋中有比較多的專業術語,如:天元、星位、氣、眼、雙打吃、抱吃等等,這些詞匯是抽象的、幼兒沒有接觸過的,如果只是將這些術語解釋一下,幼兒是不能理解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將這些知識用編故事的方法形象化,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較好地理解了含義。如在《認識圍棋》中,我們為了讓孩子理解圍棋的由來、歷史,就給他們講堯為了調皮的兒子朱丹發明圍棋的故事;在講吃子方法《雙打吃》中,我們自編了一個《獵人抓野兔》的故事,讓孩子明白雙打吃的要點是“獵人”必須設置兩個方向抓“野兔”的陷阱;在讓孩子了解“打吃”時,我們就用《黑貓警長抓小偷》的故事。
第四:表演類游戲和圍棋教學活動的融合。
如學習《圍棋禮儀》是為孩子養成良好對弈習慣的重要內容,為了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禮儀習慣,我們就把兒歌和情境表演的方式結合起來,邀請兩位老師進行現場對比性表演,兩位老師中一位老師的行為是正確的、一位老師的行為是明顯錯誤的,那么,我們讓孩子在觀察、討論中發現一些基本禮儀,同時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兒歌,這樣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以棋為特色的園本課程初見成效
1、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園特點的圍棋教案冊。(已經編輯成書)
2、教師在圍棋教學中專業化水平提升明顯。
園內的所有執教老師都有全國圍棋結業證書,老師們分三批赴上海、杭州等地培訓,去年整一學期全國棋院的連壽華教授常駐我園指導圍棋業務指導工作,提升了教師的執教水平。xx年11月,賀維紅、胡江麗、周蓉老師組隊參加了由全國棋文化課題組組織、江蘇鎮江棋協協辦的全國幼師三棋比賽中,獲得了圍棋組團體第七名的好成績。同時,三位老師還獲得了業余一級的資格證書,被課題組評為了優秀教師。xx年1月被全國棋文化課題組評為優秀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