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辦園特色”的思考
然而,什么樣的標準才能既有實踐指導意義,又不會限制各園“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特色發展道路?回顧走過的路,我們嘗試尋找“辦園特色”的適宜內涵,并希望引起更多的關注與探討,以期使“辦園特色”成為幼教領域的一門科學而得到蓬勃發展。
針對“特色園”的弊端和困境,我們認為“特色園”的健康發展至少需具備四方面條件。
一是辦園資格。“特色園”應是教育基礎扎實,并在某方面尤其勝出的幼兒園;假若一時迎合市場、迎合家長,走純功利之路,則與社會上的各類技能培訓班無異,這與我們國家的辦園目標是完全相悖的,它將嚴重影響我國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我國對幼兒園資格的具體審批現行標準是《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管理條例》,還有剛出臺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它們明確了幼兒園的性質、任務、保教目標等,因此,衡量特色園的最基本標準就是看它是否全面貫徹幼教法規。
二是競爭性。創建“辦園特色”的幼兒園一般是正逐漸脫離“等、靠、要”的公辦園或自負盈虧的民辦園,“辦園特色”的樹立帶來的生源增多,對它們經濟的獨立性起到很好的加強作用。可以說,“辦園特色”的創建無論是主動或被動,都是幼兒園為了順應時代需求,提高自身競爭能力而選擇的發展思路。因此,在具體的實踐性操作中,作法是不可能雷同的,同一性也就意味著競爭力的削弱。所以,各幼兒園往往能擺脫過去遇事一哄而上的作法,而是較理智地經過審思本園具體條件,選擇或是管理領域或是課程模式領域進行改革,并在改革中逐漸使特色明顯,形成競爭優勢。
三是園本性。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許多幼兒園的“內憂外患”逐漸突出。一方面在幼兒園內部,教職工的思想、人生、價值觀有所改變,她們既講究自身價值的展現又追求實惠與享受,體現在工作中是既希望自己能大展宏圖,事業有成,又不愿付出太多的艱辛,犧牲太多的自我。因而對環境或機遇期望過高,總希望園環境適應個人而在個人適應環境上努力不多,從而產生對環境的不滿,影響個人主體性和積極性的發揮,進而形成消極循環,給幼兒園的管理和發展帶來很大難題。另一方面,社會力量辦學增多,許多民辦園投資大,硬件設施、師資力量雄厚,家長們送孩子入園對幼兒園的師資素質等軟硬、件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歷史悠久的老幼兒園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留住生源,是幼兒園發展亟需解決的又一難題。
此“內憂外患”的解決并不困難,歸根在于如何調動教職工的積極、主動性,樹立一個團結奮發、永遠向上的園集體,切實提高幼兒園的整體精神面貌和整體水平。辦園特色的形成與發展最終要由一線教師來操作、實現,因此,如何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這也恰是作為市場經濟產物的“辦園特色”在創建時需解決的最基本問題。因此,“特色園”在選擇特色發展方向時要立足本園各方面的實際水平與發展能力,體現充分的民主性,以教職工的全力支持與否為基石。一個教職工不知其所以然或教職工時刻覺得無法勝任任務的特色項目,是發展不長久、不深遠的。而幼兒園以辦園特色的選擇與發展為契機,其“內憂外患”問題將會得以逐漸解決。
四是科研性。科研最基本的特性是穩健,它與功利主義的做法是無法相容的。功利趨使許多幼兒園上馬“特色”時無計劃、無指導,實施時無記錄、無總結反思,從而成為特色園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走科研興園之路,讓自己的特色在科研指導下健康發展是特色園需具備的一個條件。此外,優勢的保持也需要不斷的突破和轉換,這決定了幼兒園的特色發展并非永恒不變,而要有螺旋上升的動力與活力,這便需要科研作為堅實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