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一個包子引起的風波
當起床的音樂慢慢響起,孩子們從睡夢中慢慢醒了過來。一個老師在幫孩子們整理衣服,另一個老師正在幫女孩子梳理頭發。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小便,還有的已經坐下來開始享用下午的點心。可是,剛過多久,就有幾個男孩子跑到我的面前說,“老師,你看去洗手的水槽里有一些豆沙,大大的一塊把水槽的水給堵住了。”我馬上放下手中的梳子開始,決定先調查此事。孩子們也當起了我的助手,在下面竊竊私語的推測和猜想。看到孩子們的這樣情景,我先進行詢問,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可是我問了半天,孩子都搖頭說,“不是我,我沒有扔過。”犯錯誤的孩子還是沒有露面。后來這件事情就這樣的過去了。
可是沒有過多久,這樣的事情又一次再現。上一次只是把豆沙餡扔在了水槽里。這次竟然把整個芝麻包扔在了水槽里。我實在是忍不住了。決定一定要“破案” 。等小朋友全部吃完點心后,開始坐下來,進行一次談話活動。先請孩子分析一下這件事情哪里做得不對,只有讓孩子了解不對的地方,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見孩子們討論得那么激烈,我就開始詢問,“小朋友,你們誰剛才把芝麻包仍在了水槽里,現在告訴老師,老師不會批評你的。”我的話音剛落,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不是我,我沒有扔過。”在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看到一直是只是輕輕地搖頭,并沒有說出聲音。其實,從動作中我已經有一點點懷疑。為了讓我的答案更加確定,我就請沒有扔過的孩子以舉手的方式告訴我。其他孩子聽到我的指令馬上舉起手來,只有還是一個人默默的坐在座位上,猶豫了半天,才把小手舉起來。
為了保護自尊心,我沒有當著孩子們的面來找聊。在我們班級里各方面都很優秀,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常規方面,都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我找機會單獨找了,在老師的詢問中,用力的點點頭,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其實,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會很多,無論是學習和生活環節,我們都應該遵守孩子的個體差異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