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曲:幸福小區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興趣著手,利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音樂活動這一載體將“我家的小區”這一語言交流、分享活動整合于節奏游戲中,改變了單一的交流方式,對于這種嘗試,孩子們很感新奇,他們積極主動,興趣高漲。活動中,我為孩子們創設了一條情景的鏈條,通過三個節奏游戲有機自然的串聯起來,孩子們在說說、唱唱、拍拍、跺跺、跳跳等全身心的運動中體驗快樂,增強了能力,滿足了交流分享和表現表達的需要。一、 情感的積極渲染 孩子的活動情緒受活動內容的影響外,很多時候,依賴于教師的激情言語,特別是情感的渲染。在本次活動中,一開始,我就利用我想“知道他們的小區”的親切話語,激起他們介紹的愿望,每個孩子的積極參與和大膽介紹也證明了這一次情感渲染的作用;在介紹完自己的小區后,“做客”的情感激發,讓孩子們保持高漲的情緒,而后的“想不想知道這是誰的家呀?”以及照片的呈現——是自己的同伴,熟悉、親切的感覺讓孩子們的情緒再次調動。“問問,主人家有幾口人” ,和主人的對唱等親切交流一次又一次地調動了孩子們的活動情緒,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快樂的情緒,較高 的活動興趣,樂于表現表達。二、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創設更多互動交往的機會。 在活動中,針對同一內容的學習,教師要善于變換教學的方式和手段,這樣才能讓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不疲憊。節奏活動原本就是很枯燥的活動,如何讓枯燥的節奏練習活動變的生動有趣?針對這一問題,在活動中,我采用了游戲化的方式(小司機、做客),動靜交替(紅燈停,綠燈行)、集中分散(集體做客對唱、分散做客對唱)的多種形式讓孩子們樂在其中,不覺疲憊。二、 個體經驗引向集體經驗,集體經驗帶動個體經驗,發揮同伴教學的優勢。 在活動中,我注重了個體練習和集體練習的有機、緊密的結合,個別幼兒練習時,緊跟集體模仿或者集體糾正,這樣既減少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等待,讓孩子們擁有了更多的練習機會,這種互為學習的方式,也讓孩子們變的專注、認真。 活動中不足:雖然是節奏練習,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活動中,在說唱的環節中,針對一些幼兒的語言表達不夠完善,可以隨機地給予一些語法上的指點、語詞上的豐富:如有有 還有,能隨機地加強平時的點滴培養。另外,在一些環節處的銜接語如果也能用節奏語加以連接,朗朗上口,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聽覺感受,而整個活動的節奏韻味就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