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
活動設計理念及思路:
《我是快樂的小蝸牛》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為幫助幼兒學唱歌曲,首先通過欣賞歌曲,讓幼兒感受歡快活潑的曲調,以愉快的心情去表達歌曲的情景;然后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學唱歌曲的積極性,讓幼兒自發的模仿或加上他們感興趣的動作,去表現歌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的設計,從發聲練習到熟悉歌曲,從學唱歌曲到表現歌曲,每個環節層層深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重點和難點:
對于學習歌曲,最難的就是學唱歌詞,所以第一段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直觀的課件分句理解歌詞。第二段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通過找歌詞的不同來學唱歌曲,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活潑歡快的曲調,了解并拍出3/4拍“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2、能用好聽的聲音,跳躍和連貫的初步學唱歌曲,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教學準備:
1、《我是快樂的小蝸牛》課件。
2、《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音樂圖譜及cd
3、廢舊材料自制打擊樂器。
活動進程:
(一) 隨音樂進活動室
教師帶領幼兒在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旋律中,做動作進活動室。
(二)發聲練習,引出主題
1、教師以小鳥在唱歌的情景,引導幼兒進行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發聲練習。
2、通過發聲練習,讓幼兒初步熟悉歌曲中“咿呀兒呦,呀咿兒呦”。
(三)觀看課件,進行師幼談話,理解歌曲的第一段歌詞。
1、小鳥的歌聲吸引來了一位小動物,看它是誰?
2、逐一出示課件,通過談話,讓幼兒理解歌曲第一段的歌詞。
(四)欣賞并學唱歌曲第一段。
1、欣賞歌曲第一段。
提問:聽完歌曲,你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幼兒感知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
2、歌曲是幾拍子的?老師通過小聲哼唱歌曲,讓幼兒自己感受并拍出3/4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3、幼兒找歌詞圖譜,記住歌詞的順序,進一步熟悉歌詞。
(1)幼兒看圖譜,回憶歌詞,教師無伴奏清唱,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
(2)重點引導幼兒連貫的唱 “咿呀兒呦,呀咿兒呦”部分。
4、 教師引導幼兒看圖譜,鋼琴伴奏,學唱歌曲的第一段。
5、請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加上節奏動作演唱歌曲第一段。
(五)欣賞并學唱第二段
1、放錄音歌曲,請幼兒傾聽歌曲第二段的歌詞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天南地北”等。
2、讓幼兒比較第二段和第一段的相同點。
3、幼兒看圖譜學唱歌曲的第二段。
4、引導幼兒尋找歌曲中的 “呦呦”,并用跳躍的聲音唱“呦呦”。
5、幼兒加上動作演唱第二段。
(六)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1、 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加上動作,完整的演唱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
2、分組、分句加動作演唱歌曲。
3、用廢舊材料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請觀摩教師和幼兒一起合作,完整演唱歌曲。
(七)活動結束
師生拿樂器隨音樂《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邊打節奏邊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