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準備,家長都做好了嗎?(親子早教指導)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對于其未來的成長及其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是面對市場上各色的學校,難免會讓家長們感到迷茫,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寶寶上小學,家長都應該做些什么吧!
跟孩子生活了幾年,孩子的天賦、才能、性格、脾氣,父母不會不了解。孩子的反應是快還是慢,孩子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強還是弱,孩子的記憶力是好還是壞,孩子的性子是急還是慢,孩子的脾氣是好還是壞,父母不會不清楚。孩子五歲了,該給孩子啟發什么,訓練、傳授什么,輔導、置備什么,選擇、定奪什么,不靠這幾年的觀察、分析、研究能行嗎?父母不做有心人,孩子難成有心人;父母的前期工作做得好,后期的學前指導才會卓有成效。早教網
還有一年半載,孩子就要上學了,父母需為孩子的幼小銜接做些什么呢?
第一,需讓孩子知道,每個孩子都要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愿意不愿意,滿了六歲就要上學——國家法令不允許適齡兒童不上學。這就從根兒上打消了孩子害怕上學、不想上學的念頭。
第二,要讓孩子對上學抱有一種期盼。怎么才能使孩子有一種上學期盼呢?那就要帶孩子到學校周邊轉轉,看看學校的環境,看看學生的精神面貌,看看老師的授課方式。孩子在幼兒園待了三四年,已經熟悉或厭倦了幼兒園的生活方式;看到比他大一點的孩子都上學了,自然就會對上學懷有一種渴望、向往的心情。特別是看見過去同一所幼兒園的小朋友,進了小學,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滔滔不絕地跟他們聊著小學的趣事,無形之中就會勾起他們上學的熱望。每個孩子都會對高一級的孩子懷有一種敬慕的心理,充分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會大大降低孩子的學前恐懼。
第三,可參照小學生守則適度約束、規范孩子。雖然家庭不是學校,不能嚴格按照學生守則行事,但是也不能放任孩子,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想在家就在家,目無學校的組織紀律。幼兒園大班的老師會依據上級學校的要求,對孩子的學前生活做些相應的安排、調整。回到家,父母也應配合幼兒園的步調,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提些相應的要求。比如,不能無故不上幼兒園;不能早不起、晚不睡;不能在家大喊大叫,影響他人的學習、休息;每晚回家都應溫習溫習幼兒園所學的知識,看看小學的課本等等,既不要讓孩子緊張、睡不好覺,也別讓孩子懵懵懂懂,對未來的學生生活毫無知覺。
第四,可適當給孩子傳授一些語、數、英的知識。過去,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讀書,教孩子認大街上的廣告、標語、招牌,孩子對文字并不陌生,認得了一些字。上學前,把以前零星學的字詞,歸整歸整、梳理梳理、串聯串聯、復習復習,把其中簡單的字詞句挑出來,寫一寫,練一練,記一記,應對小學語文入學考試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孩子的數學,只要能認、能寫、能算100以內的加減,應對數學入學考試就不成問題。如果能寫、能算100以內的乘除,那么孩子的數學已經高出同齡人的水平了。孩子的英語,能讀、能寫26個英文字母,算是有了英語基礎。如果能聽、能說、能讀、能寫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孩子的英語算是相當不錯了。
第五,不是孩子自身強求,沒有必要給孩子灌輸過多的書本知識。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學點課本知識,但更需要的還是課本之外的社會參與、親身體驗和自我感悟。父母提前給孩子灌輸了過多的書本知識,孩子上學后,沒有新東西可學,上課精力不集中、開小差、和同學逗著玩——父母的過度早教直接干擾、破壞了孩子的正常學習。父母越是過早介入孩子的課本學習,孩子的課本學習會越成問題——這叫過猶不及;混淆、顛倒了學校、家庭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