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應該具有的好習慣
好習慣是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具有的,有哪些習慣是孩子必須具備的呢。對孩子的好性格又給怎樣培養的呢,家長朋友們通過我們下面的內容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希望每個家長都可以夢想成真。
好習慣1整潔衛生
養成妙招
先從小地方做起
幼兒能做到的衛生習慣,包含飯前洗手、飯后漱口、如廁后洗手、打噴嚏和咳嗽時捂住嘴巴等。雖然這些看上去都是小細節,但是家長都要從生活中做起。飯前飯后帶著孩子一起洗手、漱口,可以在浴室放置防滑小椅子,讓小朋友可以夠到洗手臺,當然大人要站在一旁,以免孩子跌下。洗完手后,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聞一下,并說:“哇!好香啊!這樣細菌就不會再來了!”讓孩子明白洗手是有正面意義的。
好習慣2 尊重別人
養成妙招
尊重孩子
父母常會不自覺地犯一些小錯誤,如在穿衣服時,問孩子要穿什么顏色,可是當孩子回答后,父母卻不予采納,甚至質疑“為什么要穿那個顏色”。既然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就要接納他的意見,這是最簡單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父母就應在合理的范圍內接納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會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夠尊重自己,進而尊重他人。
輪流等待
在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搶玩具,因此,學會輪流等待也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關鍵。當孩子出現搶奪他人玩具的情況時,父母一定要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問小明能不能借給你。”或是讓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來玩。
好習慣3有禮貌
養成妙招
說給孩子聽
在寶寶六七個月大時,就能聽懂大人的語言,只是還沒有說的能力。但是,家長不要認為因為孩子還不會說話,就不重視語言禮節。語言能力是由聽說發展到讀寫,因此在聽懂大人語言后就開始發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懷中小寶寶的感受力,他此時就對禮貌的言談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動有禮
許多家長在外會以禮待人,但在家中卻往往用命令的口氣指使家人,而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生活環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應該持有禮貌的態度,要知道,生活互動細節會在無形中產生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
在家中建立了有禮貌的互動模式后,家長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動時有禮貌。此外,當家長帶著孩子拜訪親友時,也要主動和親友打招呼,并且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好習慣4 自動自發
養成妙招
規律的生活作息
要孩子自動自發完成某些事,就要先為他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點吃午飯、下午1點午睡、下午3點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進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預告,比如:“再過5分鐘,我們就要吃飯了。”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用音樂的方式提醒,比如:“聽到音樂向,我們就要收玩具啦!”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會自動去做下一步的動作。
耐心和鼓勵
這種自動自發的習慣可能從2歲開始培養,一直到孩子五六歲甚至年齡更大時才會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家長耐心的支持與鼓勵。在觀察到孩子自動自發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給予口頭鼓勵,甚至累積到某種程度時,也可給孩子一些物品上的獎勵,這些都是增強良好行為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