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評改作文”的實踐與思考
作文教學改革,目前呈現出五彩紛呈的局面。從“快速作文”到“新概念作文”,從“趣味作文”到“新思維作文”……名目繁多,說法不一,體現著中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活力與生機。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這場改革顯得更加多姿多彩,許多新理念開始進入作文教學當中,許多新實驗開始踐行,這些都為進一步深化作文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經驗。教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學的實踐中,結合作文教學課題研究的需要,也嘗試著運用新的理念對作文教學進行改革。現將前兩年中進行的“小組合作,評改作文”教學改革實踐的一些做法與思考,整理如下,以供同行們討論與參考。
一、“小組合作,評改作文”的實踐探索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出自《語文新課程標準》) 學生的寫作過程是一個獨創性的勞動過程,在此過程中注重提倡“自主”;作文的批改與評價,不僅涉及學生個體,也涉及到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進行作文評改的過程中應注重提倡“合作與探究”。本著這種理念,筆者對作文評改這個環節作了以下步驟的改革與實踐。
(一)起步
1、調查情況
目的:了解這項教學改革的效果,及時修正教學行為,對學生的作文寫作現狀及需求進行調查,為下一步的作文教學改革實踐活動提供參考意見。相當于前測。
方法:問卷調查。對班級所有學生進行一次作文起始情況調查。收集調查資料后進行分析,掌握學生作文寫作的現狀及需求。
內容:小學作文寫作情況,自己對寫作的情感態度,對中學作文老師的建議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共6道選擇題兩道簡答題。
2、初步規范
設計:教師總體設計作文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案。撰寫下發《掘港一中實驗班作文寫作與評改的要求和建議》。
內容:
①作文寫作
A) 每篇作文必須在45分鐘內完成(小作文25鐘內)。
B) 大作文每篇不少于550字(下學期起不少于600),小作文不少于300。
C) 寫作必須保持教室內絕對安靜。不準隨便說話,不動嘴唇,不轉頭,不相互借用文具。
D) 作中若遇到不會寫的字,暫時跳過,以后補上。
E) 作文成篇檢查后即上交作文本。在其他同學寫作時,閱讀預先準備的課外書籍,保持教室安靜。
②作文評改
A)方法:
⑴4人(或5人)為一小組(固定),設組長一人。
⑵每小組每次批改2—4篇作文。
⑶小組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批改初評任務。
⑷在小組批閱的基礎上,老師據需要作適當補充批閱。
⑸月末評選、獎勵優秀批閱小組。
B)批閱要求:
⑴各組成員在初閱作文時,用紅筆找出錯別字。
⑵小組長成員在傳閱后,討論文中問題,適當旁批。
⑶討論確定作文等級,撰寫作文總評語(由組長執筆)。
⑷總評語要圍繞講評的重點來評價。
⑸總評語要用語委婉,用語要公正恰當。先說優點,后說缺點;多說優點,少說缺點。
⑹總評語在圍繞講評重點評價的基礎上,還可以就文章的特色及其他方面作評價。
⑺總評語也提倡有創新意識的評價。
⑻總評語寫結束后,在評語的右下方寫上“組閱”,另起一行,在其下方書寫上日期。
C)常用批改符號(略)
③其他(因不涉及文章主題,暫略)
3、異質分組
根據規范意見,根據調查情況,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考慮作文基礎、男女生搭配、工作協調能力等因素,將學生均等地分成若干小組。4人(或5人)為一小組(固定),設組長一人。
4、起步訓練
①上作文課前,各小組將桌椅集中排放好。
②師生討論明確批改評價作文的重點。
③教師示范,出示常用的參考性的各類評價詞語及句子
④小組自行批改評價作文。自己不批閱自己的作文。
⑤教師巡視輔導,調控相對活躍的場面。
(二)強化
1、小結糾正
要使學生養成自主評改作文的習慣,必須對他們的這種自主評改行為進行糾正和強化。糾正的方式有兩種:集中糾正(在班級集體的作文講評時進行糾正,多正面,適當側面,決不反面進行糾正),分散糾正(在小組評改作文時或平時任何時候)。一般情況下,對于班級而言,集中糾正的效果較好;對于學生個體而言,分散的糾正的效果較好。從糾正的內容來說,既有批改方面的,又有評價方面的,大到如何公正地、委婉地評價同學的作文,小到對錯批錯別字的糾正。
2、強化訓練
糾正是一種強化,利用小結進行正面的表揚,更是一種強化。這種強化一般放在集中作文講評時進行。從時間上來說,不斷的訓練與不斷的強化行為是始終貫穿在整個作文教學的全部過程的。強化訓練的注意點是:
①在每一次的訓練中,教師應根據前面訓練的效果及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訓練指導方式,及時預防調控在訓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②評改作文訓練的時間應不斷的縮短,評改的作文的量可由最初的1到2本,增加到4到5本,最終達到在15—20分鐘內能批改和初評全班所有作文。
③逐步放手,減少指導和示范的成分,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主批改和評價作文的能力,從而能達到無須老師指導,而能自行批改和評價作文的地步。
④注意獎勵強化。月末評選、獎勵優秀批閱小組。
(三)變式
1、調整規范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必須對新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收集,需要對初步的規范作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要求和建議》中沒有的要增添,不合理的要修改。增添和修改的步驟是:收集學生意見,思考初步措施,與學生討論,最后定稿。
2、變式訓練
“小組合作,評改作文”的訓練的形式,不是一層不變的,一般有三種形式,采用何種形式要根據作文評改的難度、學生的興趣點及訓練的實際情況而定。因為采用變式訓練,能保持學生的興趣度。這三種形式是:
①先評后改:先選擇典型例子,集中講評,然后分組批改。
②先改后評:先分組批改,小組推薦佳作,然后集中講評。
③在改中評:將集中講評,放到小組的評改過程中同步進行。
二、教學實踐的效果:
1、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經過一年的“小組合作,評改作文”的訓練,學生對此反響強烈,興趣盎然。經調查統計,對同學互評作文的態度之好,出乎教者的意料。全班57人,有28.1%的同學認為“非常好”,42.1%的學生認為“不錯,應提倡”,28.1的人認為“可以這樣做,還要改進”,只有1位同學(1.8%)認為“不行”,而這位同學恰恰是新學期轉來的,還沒有評改過作文。有85.9%的學生對寫作文比較感興趣(10.5%非常感興趣),遠超過一年前的68.4%。在學習寫詩歌的日子,每個學生,都在日記本上寫起了詩。
2、初步形成了學生良好的自主評改作文的習慣。
經過兩年的訓練,學生已經形成自主批改和初步評價作文的習慣。從評改目標的確立,到小組批改評價,到集體討論評價,每堂課都能一氣呵成。學生成了主角,課堂爭論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教師只作適時引導。
3、整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兩年中,以學校文學社的名義出了班級專集兩集。在市級以上報刊作品9篇(首)次。有4人次在省讀寫大賽中獲獎。這在全校所有班級中,是絕無僅有的。初二后一學期,每次作文訓練的佳作率大作文50%左右,小作文85%左右。
三、思考與討論
1、小組分工及責任的再定位
所謂“合作”必須有三個條件:有共同的目標任務;分工明確;自主完成共同任務。在教學實踐中,小組中的組長的責任明確具體:領任務,組織評改,寫總評,交本子。而小組成員的任務不夠具體,3(4)個組員只有共同任務:瀏覽作文,圈點佳句及錯別字,寫適量眉批,討論。出現了個別學生游離于活動之外的現象。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必須搞好小組分工及責任的再定位。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在經過一定的訓練之后,采用輪流變換組長的方式調動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二是結合評改內容的細化,以文件表格的形式,將所有組員的任務細化,在實施訓練的時候做好記錄。
2、目標定位與批改內容的細化和靈活化
作文評價的目標容易定位,可以根據寫作訓練目標和作文的常規要求來確定評價的主次目標。而每次批改作文要達到什么目標,什么程度,卻比較難定位。還有批改內容細化到什么程度才合適,過分細化的批改內容和要求,會不會弱化訓練的本質要求,會不會降低學生活動的興趣,怎樣才能使批改內容靈活化,規范化,這些問題也是今后要思考解決的方向。可以根據每次作文的具體目標和要求,設計出不同的批改評價表來量化、細化評改目標和內容。這些一系列的有關批改內容的表格,應該成體系,應該與作文訓練的整體目標一致,應該體現作文批改訓練的序列性和層次性。
3、評價方式的選擇與深入
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有小組內的相互評價,也有集體評價;有書面評價,也有口頭評價;有學生之間的評價,也有教師的評價;有上面所說的作文的常規評價,也有超越上面所談的廣義的評價(如社會評價)。這些評價方式如何在課堂上有機地選擇和合理地使用,如何深入下去,對教者而言,又是需要和同行們討論的。可以設想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緯度上來拓展和深化作文評價的方式。比如將作文在校園網絡上發表、結集出版或推薦發表等,這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評價方式的選擇性,可以極大促進學生寫作的興趣。
4、激勵措施的強化與落實
在實踐中,有“評選獎勵優秀小組”的措施,從總的方向說是值得肯定的;從效果看,激勵措施應具體強化,應讓學生自己評選,應考慮可行的落實方法。可以結合評價方式的多樣選擇和深入來進行有效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