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七年級主題班會
一、活動目的:
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近代歷史,了解我們的先輩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信念,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感情,堅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認真學習,努力奮斗的信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二、活動準備:
1、讓學生收集我們先輩努力學習,頑強奮斗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物。并在活動時討論。
2、在黑板上寫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九個大字。
三、活動過程:
1、由主持人讀一段話,引入班會的主題。
女主持:在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我們國家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在60年前,我國處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之下,民不聊生,在經過許多先輩不惜拋頭顱,撒熱血,艱苦抗戰,才終于結束了那段屈辱的歷史。
男主持:經過了眾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奮戰,才使我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齊讀:我們需要繼承先輩遺志,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七(二)班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女主持:首先請聽這個有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吧。(張沁同學)
2、分組舉出前輩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事跡。
男主持: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正是在眾多的先輩共同努力下,才把祖國有如今的成就,現在,請同學們舉出前輩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事跡。
學生分成四組,每組都舉出兩個例子來。
給表現好的組加分。
3、歌唱《大刀進行曲》
4、詩朗誦(兩位男生:顧豪君 劉澤軒)——《靈魂》
女主持:從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豪情到國歌聲中“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的悲壯
男主持:從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撓到王昭君“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的民族團結,都凝結著這些偉人的苦苦追求。下面請聽詩朗誦《靈魂》。
5、小品《阿q外傳》〉表演者:朱海曉 徐佳藝
女主持:的確,人常常為著理想去苦苦追尋。可就在我們的周圍卻還有少數同學仍沒有醒悟學習的重要性,為此也在生活和學習中鬧出不好的笑話。下面請看有朱海曉、徐佳藝等同學表演的小品《阿q外傳》。
6、上面一個小品生動形象地從反面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那為了我們國家的興旺發達,我們又該如何做?
男主持人:我們的祖國是個大國,我國有豐富的資源,但我們國家人口太多,國家每一項的人均值相對較低。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在很多方面都處于劣勢。為了我們國家能夠迎頭趕上,我們的怎么辦,該如何去做。請同學們踴躍發言,把你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參與討論、發言。
男主持:同學們剛才的發言都很精彩,很多同學都提到了,在現階段,我們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只有掌握了科學知識,才能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6、教師寄語
同學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以天下為己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學生的義務就是學習,我們要把強烈的愛國之情投入到學習中去,知識才是力量,沒有科學文化你何以談報國?出了這道校墻,我們要面對的是社會的紛繁復雜。是我們單純稚嫩的思想所必須接受的。只有在校園里學好知識,打好基礎,才能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正所謂:看世間風云變幻,誰主沉?
中國,這條東方巨龍已騰飛,“振興中華”的偉大任務就由我們來承擔,同學們,明天的太陽一定會由我們托起,讓這句不朽的名言不再成為空談,不再成為口號。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7、主持人宣布
女主持:我們這次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在經過同學們精彩的論述后到此結束。
齊讀:感謝各位同學及老師參與!
參考資料: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范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年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么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臺,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蔽盒iL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柜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
為了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起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么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