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資料的積累與交流——指導學案設計
課題 | 課外閱讀資料的積累與交流指導(安排1課時,45分鐘) | |
教學對象簡析 | 1、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熱愛語文學習,大部分能積極思考,勇于質疑,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主體意識較強,有強烈競爭意識,敢于大膽創新,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 2、 本堂課為資料積累與交流,學生普遍學習興趣濃厚,且本學期已進行了一個月課外閱讀資料的積累,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閱讀材料,這為本課的指導與交流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 | |
教學目標 | 知識 與 能力 | 1、 掌握課外閱讀資料積累的基本方法,培養交流、探討閱讀積累材料的習慣。 2、 提高學生閱讀和賞析課外文學作品的能力。 |
過程 與 方法 | 課前活動→導入 課題→小組交流推薦最佳摘抄筆記和資料卡→展示摘抄筆記和資料卡片,→比較、區別,評選最佳手抄報→討論積累資料的主要是方法→教師指導、總結,明確資料積累的方法。 | |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 1、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健康情感。 2、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積極態度。 3、 通過肯定、表揚、鼓勵、號召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成就感,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與自我的價值,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 |
重點 | 1、 通過閱讀材料和積累方法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 文道統一,結合德育,引導學生通過廣泛的的外閱讀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提高愛國熱情,激發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貢獻的決心。 | |
難點 | 通過課外閱讀材料和積累方法的交流與指導,確實提高學生的材料積累和欣賞能力。 | |
策略 教學 | 教法選擇 | 目標攻擊、激發興趣、啟發引導、比較賞析、競賽評比、合作教學、分組討論組織歸納、練習鞏固 |
學法引導 | 自主學習、快樂學習、合作交流、引導發現、討論評比、形象圖示、展示體味、表現自我 | |
課堂組織形式 | 交流展示課,班級教學,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展示賞析,雙向交流,表演欣賞。 | |
教具媒體 組合運用 | 黑板粉筆、多媒體課件 長木凳(張貼資料用 )等。 | |
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 | 語文資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教法學法詞典 | |
板書設計 | 課外閱讀資料的積累與交流 資料積累方法: 1、 摘錄式筆記。 索引式筆記、摘錄式筆記、摘要式筆記 2、 評注式筆記。 提要式筆記、批注式筆記、質疑式筆記、心得式筆記、專題式筆記、綜述式筆記 3、符號筆記。 4、剪貼筆記。 | |
教學過程 設計 | ||
【課題導入 】(約5分鐘) 例子導入 :司馬遷著《史記》,吳晗著《朱元璋傳》→了解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和閱讀積累的重要意義,了解課外閱讀要求→明確本堂課主題:課外閱讀資料的積累與交流。 【活動指導】(約35分鐘) PART 1——“小小評審官” (約5分鐘) 分組交流,推薦小組最佳資料卡片。 小組將最佳資料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同學賞析并選出三份最佳作品。 PART 2——“迷你大舞臺” (約10分鐘) 當選“資料卡片”佳作的作者就資料卡片的內容、構思和積累方法進行說明,與同學交流積累的獲益并推薦閱讀書刊。 PART 3——“沉默不是金” (約10分鐘) 其他同學分別就資料積累的方法和心得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PART 4——“點石可成金” (約5分鐘) 教師歸結、指導,明確資料積累的方法: 資料積累方法: 1、確定閱讀主題 2、圍繞主題確定要找的書刊資料,篩選重點圖書信息 3、制作閱讀摘抄筆記、專題資料卡、資料剪貼版和手抄報等 4、寫作心得體會,合作探討與交流 【布置作業 】(約3分鐘) 1、小組討論,確定10月份資料積累的重點,并將確定的主題報交老師。 2、針對各小組所確定的資料積累重點,著手整理摘抄筆記,制作資料卡片或手抄報,并寫作心得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