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教案(精選9篇)
夏夜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本單元課文都是以快樂的夏天為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豐富。目的是讓學生注意觀察夏天的景物、氣候,體會夏天的美好!断囊苟嗝馈芳葘懥讼奶斓拿谰,又寫了夏天的情趣,是一個童話故事,旨在讓學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設計理念
根據課文設計了師生合作表演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符合一年級學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同時引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進一步地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朗讀、分角色朗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都愿意參與教學活動。學習我會認的字,讓學生充分動起來,使自學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學習目標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3.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美。
4.保護環境、愛護昆蟲。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頭飾、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起導入,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板書:夏夜)誰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書:多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應讀出美感,齊讀課題。
二、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童話故事中,讀準字音。畫出生字新詞,可以找朋友幫助解決。
。2)用_畫出你覺得最動人的句子。
。3)師:下面,我們來聽課文錄音,看誰最先聽懂課文中的故事。簡單扼要地講給大家聽好嗎?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把學生的自學落到實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轉換角色,細讀課文。
。1)師:課文哪些地方你覺得最動人,讀給同學們聽。(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
。2)想像讀:教師范讀,請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評價讀:師:請小朋友讀倒數三個自然段。師:你們讀老師來想像,好嗎?老師要根據你們是否讀出夏夜的美來評價。
。ń處熆梢詤⑴c到學生當中去,先齊讀,再請有信心讀好的學生讀,教師指導。)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夏夜美。
出示字幕動畫課件,師生分角色朗讀。教師扮演睡蓮姑姑,學生分別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小螞蟻、小蜻蜓、螢火蟲、旁白。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這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好動、喜歡小動物等,學生對分角色朗讀非常有興趣。】
五、歌謠識字,好記好認。
1.師:我們分角色朗讀得真不錯,有幾個生字朋友不知你們剛才認識了沒有?
2.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蓮剛閉上眼睛,就被嗚嗚的哭聲驚醒了。她睜開眼睛一看,是一只螞蟻趴在一根水草上。
學生根據字意做動作,閉上眼睛做睜開的動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螞蟻掉進池塘的樣子。
3.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來吧!睡蓮彎彎腰,讓他爬了上來。
學生根據字意加動作,學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師一起前后左右動一動。伸出手做爬的動作。區分趴、爬。
4.教師根據字意講解。
出示時字。師:大家認識嗎?時間的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天。(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詳細說明。)
5.教師出示帶拼音我會認的字:蓮、哭、根。認字,組詞,請學生根據課文說一句話。
6.教師加上動作描述:睡蓮姑姑彎彎腰,讓小螞蟻爬了上來。小螞蟻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螞蟻非常感激,連聲說:謝謝您睡蓮姑姑。師生達成共識。
7.歌謠:感激,感謝要有心,誠心才感人。感謝有言行,謝謝最好聽。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把重點字、詞通過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師生共同表演,走進童話故事。
師:說一說當你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你怎么做的?(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給予表揚。下面我們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出示頭飾:老師來扮演睡蓮姑姑好嗎?誰愿意扮演小螞蟻、小蜻蜓、螢火蟲。(幾名學生分別擔任角色。)其他同學你喜歡哪個角色就分別為他們鼓勁。
【學生對這一環節的設計很感興趣,態度積極;滿懷熱情,進一步了解了課文內容。】
七、小結。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這篇童話故事,從中我們知道,得到他人的幫助要有禮貌地表示感謝。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如何表現?對,要伸出友愛之手。大家相互幫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麗,你們說是嗎?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一個夏大的夜晚,公園里靜悄悄的。一只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誰救了他?
二、出示頭飾,板書。
出示睡蓮姑姑。師:她怎么救小螞蟻的?(學生表演睡蓮姑姑說的話。)
出示小蜻蜓。師:他如何幫助小螞蟻的?(學生表演小蜻蜓送小螞蟻回家。)
出示螢火蟲。帥:他做了什么呢?(學生表演螢火蟲飛來點起小燈籠。)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內容有所回顧,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銜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質疑解疑。
教師表演引讀:小螞蟻爬上飛機
學生表演補充:螢火蟲在前面點起了(亮晶晶的)小燈籠。
師:飛機是真的嗎?在課文當中指的是誰?把小蜻蜓比喻真的飛機,所以加上號。
教師表演引讀:蜻蜓飛呀飛,飛過
學生表演補充:飛過(青青的)假山,飛過(綠綠的)草坪,飛到一座花臺前,小螞蟻到家了。
師:小螞蟻高興嗎?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幫助他,睡蓮姑姑、小蜻蜓,還有螢火蟲。幫助小螞蟻回家,他們也很高興?吹剿麄兓ハ鄮椭愀吲d嗎?
再讀:讀出夏夜的美,讀出小螞蟻到家的喜悅心情。
教師表演引讀:星星看見了
學生表演補充:(高興地)眨著眼睛。
師:星星看見了為何高興地眨著眼睛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師:夏夜哪兒美,課文中怎么說的?只是講了夏夜景色美嗎?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還體現了哪兒美?體現了小動物們相互幫助的品質美,這深深打動了星星,他高興地眨著眼睛。
【這一環節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體現小動物們的高貴品質,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了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
1.出示習題,填上恰當的詞語。
多美的高興地
綠綠的青青的
亮晶晶的彎彎
夏夜的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理解字詞:露珠、夢、樹枝。
2、自主閱讀兒歌,理解背誦兒歌,感受兒歌所蘊涵的童趣。
3、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圖片、字卡活動過程:
。ㄒ唬⿲雰焊
1、教師根據兒歌內容,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學圖,主條出事兒歌。
。1)(教師出示圖一)請幼兒欣賞畫面上的內容并積極參與問題的回答。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看看圖上的荷葉是什么顏色的呢?露珠在干什么呀?(睡覺)你們知道露珠的夢是怎樣的嗎?
導出兒歌“露珠在荷葉上睡覺,露珠的夢是綠的”,帶領幼兒指讀一遍。
。2)(教師出示圖二)你們看看星星在什么地方呀?(天空)它在干什么呢?你們猜猜星星的夢是重怎樣的呢?
導出兒歌“星星在天空中睡覺,星星的夢是亮”,帶領幼兒指讀一遍。
。3)(教師出示圖三)小朋友,你們看,小鳥在哪呀?你們說小鳥會不會做夢呢?它的夢又是怎樣的?
導出兒歌“小鳥在樹枝上睡覺,小鳥的夢是香的:,帶領幼兒指讀一遍。
(4)(教師出示圖四)你們看,寶寶睡在哪里呀?(自己的小床上)他會不會做夢呢?他的夢又是怎樣的呢?
導出兒歌“寶寶在小床上睡覺,寶寶的夢是甜的”,帶領幼兒指讀一遍。
1、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夏天夜晚的夢都非常美。
2、請幼兒想一想,自己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做些什么。引導幼兒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二)帶領幼兒理解、記憶兒歌
1、師范念,并有感情的朗讀兒歌兩遍。
2、請幼兒結合圖片、字詞卡,朗讀兒歌兩遍。
3、幼兒看幼兒用書完整指讀兒歌兩遍,教師巡回觀看幼兒指讀是否正確。
。ㄈ┩孀钟螒颍
游戲一:怪車開開教師請一名幼兒扮演司機,其他幼兒扮演乘客。教師念兒歌:“叭叭叭,汽車開過來!我的汽車真奇怪,不要你把票兒買,只要你把字來認,認出就可上車來。”教師處出示字詞卡“露珠”“夢”“樹枝”,請幼兒認讀。
游戲二:龜兔賽跑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山峰,再畫一段通往山頂的臺階,在每層臺階上放一張反扣的字詞卡“樹枝”“露珠”“夢”。將幼兒分成兩組,兩組幼兒輪流翻讀字詞卡,讀對了就可上一個臺階,讀錯了停在原地不動。給予獲勝的組相應獎勵。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夏夜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1、學習詩歌,并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感受夏夜優美的意境。
3、熟悉詩歌,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重點:
學習詩歌,并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
熟悉詩歌,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讀圖
1、提問引發興趣:小朋友你們看畫面上的是什么時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讓幼兒說說你覺得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樣子的?
二、理解散文詩內容
1、這幅圖描寫的是夏天夜里的景色,還有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呢?2、教師完整配樂朗誦詩歌?3、散文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散文詩里說了什么?4、夏夜里有誰沒睡覺,請小朋友再聽一遍散文詩,聽一聽散文詩里是怎樣說的。5、夏夜里,鳥兒都已進入夢鄉,只有誰沒睡覺?他在干什么?為什么說夜鶯能像媽媽一樣哄小寶寶睡覺呢?6、夏夜里,花兒都已經入夢鄉,只有誰沒睡覺?他在干什么?為什么說夜來香為婆婆點著蚊香呢?7、夏夜里,蟲兒都已經進入夢鄉,只有誰沒睡覺?他在干什么?為什么說螢火蟲為夜路的人照亮方向呢?
三、學習散文詩
1、這首散文詩描寫的是夏天夜里的景色,我們把它連起來說一說?
2、在念散文詩時,要用輕柔的聲音來朗誦。
四、朗誦散文詩。
1、夏夜里是非常安靜的,在念這首散文詩的時候,我們要用輕柔的聲音念
2、這首散文詩一共分了三段,現在我們分組來朗誦這首優美的散文詩吧,第一、二組朗誦第一段,第三、四組朗誦第二段,第五、六組朗誦第三段,比一比看誰朗誦的聲音最優美。
3、(分發幼兒用書)我們書上也有這首優美的散文詩,我們看著書上的圖畫,一起把這首散文詩說一說。
三、拓展談話,進一步感受夏夜的美
1、學了這首散文詩,你有什么感覺,你覺得夏夜是什么樣子的?
2、夏夜里,還有什么讓你覺得特別美呢?
夏夜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受夏夜的美,體驗夏夜的樂趣,初步培養幼兒感受沒和欣賞美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了解夏夜的某些特征,能正確區分白天和黑夜。
[活動準備]
1.家長配合,在夏天的夜晚帶孩子外出散步、游玩。
2.關于白天,晚上人們活動的圖片,紙張,筆墨等美工材料若干。
3.小木偶小白兔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判斷什么時間在做什么。
——例如:白天小朋友在做游戲;
黑夜天上有月亮、星星、人們睡覺了。
2.出示小木偶小白兔,通過木偶小白兔和幼兒的談話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夏夜的某些特征。
教師通過木偶小白兔的情景表演和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講述夏夜散步,游玩時的所見所聞。
例如:——在夏天的夜晚,你都做什么了?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重點讓孩子了解夏夜出現的一些動物及其特征,如:螢火蟲、蟋蟀、青蛙等。
3. 木偶小白兔送給小朋友禮物——朗誦散文《會飛的星星》,引導孩子感受散文的語言美以及夏夜的美麗。
4.木偶小白兔通過情景表演引導孩子理解并學說兒歌《星星娃跳水》。
5.美工活動“夏夜的星空”。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通過添畫、粘貼等各種形式,裝點出自己喜歡的夏天的夜空。
附:散文——《會飛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天上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地上的螢火蟲。
螢火蟲很小,很平常。它沒有蝴蝶那樣的衣裳,沒有知了那樣的歌喉,沒有蜻蜓那樣的舞姿……它只好點亮自己小小的身體,給世界獻上小小的亮光,小小的美麗!
螢火蟲的綠燈籠,掛在身子后面,它的光亮是給別人的——給那些做工的紡織娘,給那些開音樂會的青蛙,給那些草叢中的蟋蟀,給那些遲歸的蜜蜂……它給恬靜的夜,添上一道奇幻的風景。
小有什么不好呢?星星看上去,不也很小嗎?可正是它們,裝扮著無邊的夜空。
小小的螢火蟲啊,也許,你就是星星國派來的小天使,你們就是會飛的星星!
小班常識活動:輕和響
一. 活動目標
1. 知道聲音有輕有響,并能加以簡單區分。識字:“輕”、“響”。
2. 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搖晃的不同聲音。
3. 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并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二. 活動準備
1. 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級人數),半數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 “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 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 活動過程
1. 引題。教師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 通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俳處煋u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 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么樣的聲音?(輕)
③ 教師展示“響”,“輕”字卡,并將兩只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 教師將另外兩只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分擺放。
⑤ 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打開四個易拉罐,并把里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 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里面搖一搖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 通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 教師引導: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 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后,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一邊。
、 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并站在旁邊。
④ 教師檢查,糾正。
4. 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① 聽音樂一遍,區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② 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夏夜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受夏夜的美,體驗夏夜的樂趣,初步培養幼兒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了解夏夜的某些特征,能正確區分白天和黑夜。
【活動準備】
1、家長配合,在夏天的夜晚帶孩子外出散步、游玩。
2、關于白天、晚上人們活動的圖片,紙張、筆等美工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進入活動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判斷什么時間在做什么。(如:白天小朋友在做游戲;黑夜天上有月亮、星星,人們睡覺了。)
2、通過談話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夏夜的某些特征。
教師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講述夏夜散步、游玩時的所見所聞。如:在夏天的夜晚,你都做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重點是讓幼兒了解夏夜出現的一些動物及其特征,如:螢火蟲、蟋蟀、青蛙等。
3、欣賞散文《會飛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天上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地上的螢火蟲。
螢火蟲很小,很平常,他沒有蝴蝶那樣的衣裳,沒有知了那樣的歌喉,沒有蜻蜓那樣的舞姿-----他只好點亮自己小小的身體,給世界獻上小小的亮光、小小的美麗!
螢火蟲的綠燈籠,掛在身子后面,他的光亮是給別人的———給那些做工的紡織娘,給那些開音樂會的青蛙,給那些草叢中的蟋蟀,給那些遲歸的蜜蜂---他給夏天的夜添上了一道奇幻的風景。
小有什么不好呢?星星看上去,不是都很小嗎?可正是它們,裝扮著無邊的夜空。
小小的螢火蟲啊,也許,你就是星星國派來的小天使,你們就是會飛的星星!
4、學說《星星娃跳水》。
星星娃,學跳水,
荷塘里,洗涼澡。
月媽媽,找呀找,
他在水中微微笑。
5、美工活動“夏夜的星空”。幼兒通過添畫、粘貼等形式,裝點夏天的夜空。
三、結束部分:
播放歌曲《小星星》,在音樂聲中結束。
四、活動延伸:
在家中請家長和孩子觀察夏天的天氣、動植物的變化以及人們服飾的變化,如:植物的變化:荷花的盛開的時間等,以鞏固幼兒的時間觀念。
夏夜的教案 篇6
學習要點: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在閱讀中積累優美的詞句。
3.學習本文抓住景物變化寫景的手法
4.體會貼切的比喻對表現景物的作用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變化寫景的手法
2.體會貼切的比喻對表現景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霍霍(hu) 煞白(shà) 閃爍(shu) 緋紅(fēi)
仲夏(zhng) 廣漠(m) 酣暢(hān)
蒼穹(qióng) 休憩 (qì) 炙曬(zhì)
2. 解釋下列詞語:
霍霍:這里是閃動的樣子 煞: 很 蒼穹:天空
皎潔:(月光)明亮潔白 廣漠: 廣大空曠
次第:一個挨一個 緋紅:深紅
3. 《海濱仲夏夜》的作者是 峻青 ,原名孫俊卿,當代作家。本文節選自散文集《 秋色賦 海濱仲夏夜》
4. 初讀課文后嘗試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大意: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寫出了海濱仲夏夜優美的景色,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二、檢查導入
1. 導課
前面我們所學的《濟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濟南的陽光、山、水等方面去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抒發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其實,描寫一處的景物,不但可以這樣橫向的從各個方面去寫,也可以縱向的隨著時間的變化去寫同一個地方的不同景色,比如,我們要描寫故鄉的景色,可以從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去寫;又如我們去一個地方旅游,回來想描寫一下那個地方的景色,那么也可以選擇從早到晚的幾個特定的時間去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篇文章。板書課題:《海濱仲夏夜》
2. 檢查預習,聽寫字詞
三、學習研討
。ㄒ唬┘氉x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題解:海濱:地點。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別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一般來說,是指七月份。題目的中心詞是“夜” 。
2.通過快速默讀,把握文章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內容要點
。1) 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明確:按時間順序,分為日落不久、夜色沉沉和月亮升起三個部分,脈絡清晰,條理分明。
(2)全文描繪了哪三組畫面? 指出三幅圖畫起止點。
明確:第一組畫面(1—3段):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里海濱夏夜的景色。
第二組畫面(4—7段):描繪了在幽美的夜色中,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第三組畫面(8—12段):描繪了從“月亮上來”到“夜深”這段時間里月光下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3.本文的主題:作者抓住夕陽落山不久——月到中天這段時間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描繪了夏夜海濱特有的景色和沙灘上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ǘ┚x課文,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1. 精讀第1段:作者在這部分中寫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變化和特征來寫?
教師示例:先從靜態看,寫出霞光“橘紅”的顏色,再以晚霞與大海相互輝映,化靜為動!澳怯痴赵诶朔迳系南脊狻 “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 ,“閃爍著” “滾動著” ,準確而又形象地描繪了晚霞的絢麗多彩。寫晚霞,不是籠統地去形容“紅霞滿天” ,而是著意寫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又紅又亮”寫出霞光的色彩特點;“閃爍”“滾動”“消失”表現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動閃光這個特點。
2.學生合作交流:
(1)星光圖,夕陽西沉,啟明星高掛。這段主要來寫啟明星,抓住它“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的特色,突出了它大而且亮的特點。
(2)燈光圖,夜色加濃,燈光與星光相映!按蔚凇币辉~用得準確,寫出了許多燈光先后亮起來的特點!坝绕洹币辉~強調描寫的重點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 。其特點是倒映在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閃爍”,“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把燈光流光溢彩的特點寫活了。
。3)沙灘圖,作者寫沙灘是根據“我”的感受來寫的,寫了沙灘的軟綿綿( 觸覺) ,海水的刷刷聲( 聽覺)。海風的清新而又涼爽( 嗅覺、膚覺),大海和田禾混合的香味( 嗅覺),太陽炙曬的余溫(膚覺),綴滿星星的夜空(視覺)。
3.精讀4-12段文中寫了哪些人的活動,有什么共同特點?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這是什么寫法?
明確:寫了各個工作崗位上勞動一天的人們,在沙灘上盡情地說笑,盡情地休憩。然后又寫“我”與鄉親們的談論,還寫了在休憩的人們歡笑的情景。這幅沙灘圖,由景及人,景美人更美。作者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是借景抒情的寫法。
(三)品讀課文,學習比喻修辭及其作用
1.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說這些比喻起了什么作用?
教師示例:
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
作用: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作者以大海為背景,把晚霞比作火焰,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霞光的色彩和動態。
學生合作交流:
比喻句(1):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著令人矚目的光輝,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啟明星大和亮的特點。霞光逐漸變淡,天空變得清亮深藍,突然顯得高遠,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這樣高遠遼闊的天空,不是高樓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層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曠地帶的夏夜所特有的。在這廣漠深藍的天幕上,啟明星的“光輝”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燈來比喻,也就格外貼切。
比喻句(2):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和滿天的星星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作用:這段由星光引出對燈光的描繪,把靜態的燈火寫活了,把波浪上晃動著、閃爍著的燈光比作流動著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動感。
比喻句(3):愉快的笑聲不時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就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聲比作浪花,表現笑聲此起彼伏,源源不斷。
比喻句(4):月亮上來了。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作用:燦爛的滿月比作光輝四射的銀盤,表現了滿月又亮又圓的特點。
比喻句(5):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魚鱗,表現了波浪的層次分明及閃閃發亮。
2.品析詞語
教師示例:
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燃燒”一詞能換成“映照”嗎?
用“燃燒”能給人以晚霞似火、燒得正旺的感覺,使語言增加形象感。而“映照”在程度上要遜色些。
學生合作交流:
。1)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
用“染”字,便使霞光擬人化,因而十分生動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
。2)“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 為什么用“撫摸”,而不用“拍打”“沖刷”?
用“撫摸”不僅讓“海水”擬人化,使人產生一種親切感,而且表現出“海水”微微波動的形態,與后面的“溫柔”相照應。
四、遷移提高
拓展延伸,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訓練點:比喻修辭及其作用
比喻七字歌:
比喻俗稱“打比方”, 作用生動又形象。
本體喻體兩事物, 兩者須有相似點。
比喻類型有三種, 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格式“甲像乙 ”, 暗喻就是“甲是乙”,
借喻句中略本體 。 “好像”一詞要當心 :
若表比較和猜想, 并非比喻記心間。
注:甲代指本體,乙代指喻體。明喻的比喻詞有:好像、仿佛、猶如、像等等;暗喻的比喻詞有:是、成為、有時用破折號“———”等。
1.仿照下面比喻句的句式,寫兩個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友誼是一絲淺淺的微笑,包含著真誠與理解;
友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誠信是小溪,能像打磨鵝卵石一樣,磨去生命的污漬;
誠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友誼是一個輕輕的點頭,蘊藏著贊許與敬佩。
誠信是砂輪,能像打磨璞一樣,磨出生命的晶瑩亮澤。
五、反饋檢測
。ㄒ唬┗A知識檢測
1. 下面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A.霍霍(hu) 幽美(yōu) 煞白(shà)
B.閃爍(shu) 混合(hǔn) 緋紅(fēi)
C.仲夏(zhng) 廣漠(m) 酣暢(tián)
D.徘徊(huí) 蒼穹(qióng) 崗位(gǎng)
2.下面選項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B )
A.休憩 狀觀 涼爽 肅穆
B.漫步 魚鱗 透雨 吹拂
C.炙曬 嘻鬧 點綴 輝映
D.橘紅 皎潔 次弟 呈現
3.在下面句子的橫線處依次填寫詞語恰當的是( C)
天空的霞光漸漸的淡下去了,___ 的顏色變成了___ ,___ 又變為___ 。最后,當這一切___ 都消失了的時候,那突然顯得高而遠了的天空, 則呈現出一片肅穆的神色。
①淺紅 ②紅光 ③緋紅 ④深紅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4.下面四句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比喻可以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種主要類型,與其他三句類型不同的一項是(B )
A.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 消失了。
B.夜色加濃,蒼空中的“明燈”越來越多了。
C.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從半空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
D.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
。ǘ┱n內閱讀題
①在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②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③晚來的海風,清新而又涼爽。④我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
1.第②句所運用的修辭方法是(C )
A .明喻 B.暗喻 C.擬人 D.夸張
2.這段文字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依次是( D)
A .聽覺 觸覺 嗅覺 觸覺 B.觸覺 嗅覺 觸覺 聽覺
C.觸覺 嗅覺 聽覺 觸覺 D.觸覺 聽覺 嗅覺 觸覺
。ㄈ┱n外閱讀題、
多謝西風
它把后園的桂花一齊吹放了,桐葉的飄零與黃花憔悴,是詩人的形容詞。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莊嚴而純潔,以及一切蟲兒的歌唱。
我曾徘徊池邊;那池中的游魚,兩兩三三,交頭接耳的過去了,戲水的白鵝,清影在波中浮耀,紅掌兒翻向青天,年輕的魚兒羞躲了;綠衣仙女似的翠鳥兒,嚶然一聲,仿佛報道晨妝才了;白鷺有時飛到堤邊,靜悄悄的站著,恰似一個披蓑衣的釣叟。
我曾小立斷橋;天末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紅光似火,我小立斷橋,消磨了幾度黯淡的黃昏、癡等新月的東升、驚醒了棲鴉之夢,垂楊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黃橙添蓋了顏色,青藤橫撐了纖腰,天上的星兒搖搖欲墜。
我曾慢步登樓: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莊、遍野的牛羊、淺水湖中,尚有殘荷點點:不是殘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開了?樹葉青青,有如青草之爭妍;雁兒陣陣,有如夏云之飛翔;蒼煙渺渺,和著輕云裊裊,是誰在那兒噓氣如蘭?望不斷的天邊,也許有蝶兒成雙的飛舞,也許有鶯兒歌唱,燕子裁衣。
1.本文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正確的一項是( C)
A .春 B.夏 C.秋 D.冬
2. 寫景狀物,有時會通過各種感官的感受來摹寫。第一段的第二句從不同角度描寫景 物,依次是(A )
A.嗅覺 視覺 感覺 聽覺 B.嗅覺 視覺 聽覺 感覺
C.視覺 嗅覺 感覺 聽覺 D.視覺 嗅覺 聽覺 感覺
夏夜的教案 篇7
二. 學習重點:
1. 學會課文中的生字和常用詞語。
2. 理解文中各種修辭句式及作用。
3. 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4. 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
三. 和老師一起學:
。ㄒ唬┗A知識
1. 給帶點的字正音:
水漲(zhǎng) 蓑(suō)衣 醞釀(yùn niàng) 應和(yìng hè)
黃暈(yùn) 閃爍(shu) 緋(fēi)紅 炙(zhì)曬
休憩(qì) 酣(hān)暢 皎(jiǎo)潔 煞(shà)
2. 解詞:
朗潤:明朗潤澤。
醞釀:原意造酒。這里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烘托:文中是襯托的意思。
緋紅:鮮紅。緋,紅色。
廣漠:廣大空曠。
次第:一個挨一個。
煞:很。
皎潔:(月亮)明亮潔白。
休憩:休息。憩,休息。
閃爍:表示光亮動搖不定,忽明忽暗。
肅穆:嚴肅而恭敬。
蒼穹:天空。穹,高起成拱形的隆起。
酣暢:暢快。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3. 多音字:
漲
和 暈 散
四. 文章結構:
《春》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小節)在人們的盼望中春天來到了。(盼春)
第二段:(2—7小節)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繪春)
這段分兩層:
第2小節為第一層:總體寫春天的特征。
第3—6節為第二層:用五幅圖寫出春天的美麗。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第三段:(8—10節)贊美春天。(贊春)
五. 重點、難點:
1.《春》是怎樣安排結構的?
《春》的作者有條理地將“盼春——繪春——贊春”做宏觀勾勒,在描繪“春”的五幅畫面的基礎上,最后用含蓄而質樸的語言贊美春天,連用三個比喻,把春具體化、形象化。突出了春“新”“美”“力”的特點。
2. 作者是怎樣繪“春”的?
《春》的作者對景物細致觀察,并將觀察到的.景物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方法描繪出來。作者先從宏觀上大致勾勒春的景色,之后又有順序地描繪了春天里的各種景象。寫春草時,作者抓住春草的情態、質地、色澤、長勢的特點進行觀察,突出了春草鮮嫩和充滿生機的特點,以在草地上兒童的嬉戲來襯托,揭示春草勃發帶給人的歡樂。描繪春花的時候抓住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的特點進行觀察,用排比、比喻、擬人將這些特點表現出來。在寫春風時作者抓住春風形、味、色的特點,并將這些特點通過觸覺、嗅覺、視覺、聽覺表現出來。描繪春雨圖時,作者則是抓住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從靜態到動態,由物及人,由遠到近地表現出來。迎春圖中作者著力從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角度去觀察,強調“一年之際在于春”的重要意義。
《海濱仲夏夜》
全文分三段。(也是三組畫面)
第一段(1—3節)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里海濱夏夜的景色。(海濱的霞光圖、星光圖、燈光圖)
第二段(4—7節)描繪了在幽美的夜色中,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海灘歡笑圖)
第三段(8—12節)描繪從“月亮上來了”到“夜深”這段時間里海濱月夜的美景和“休憩談笑的”人們。
。êI月夜圖)
六. 揣摩詞語、理解重點句子:
1.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偷偷地”“鉆”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解答:“偷偷地”“鉆”把小草人格化了。
“偷偷地”狀其不知不覺地出現,“鉆”寫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透露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2.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如果把“鬧”換成“叫”有什么不好)
解答:“叫”只寫聲音上感受,“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受,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更豐富,更能寫春意盎然的動態。
3.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個句子通過比喻和擬人的使用,寫出了春風的什么特點?)
解答:把春風寫得像人一樣,突出了它的溫暖和柔情。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海濱仲夏夜》第一組畫面中描繪了從 到 這段時間里海濱夏夜的景色。第一小節以 為背景描繪霞光,寫出了霞光的 和 。第二小節著重寫啟明星的
和 。第三小節由 光引出對 的描繪,寫出燈光的 。
二. 語段閱讀: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按在繁花懶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1. 上面文字選自 先生的名篇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的寫景抒情 (文體)。
2. 語段中有兩個錯別字,請你在文中劃下來,并在下面的橫線上改正。
3. “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句話中引號的作用是 ,所用詩句的作者是 (朝代)的 。
4. 語段從四個方面描寫了春風的特點,這四個方面依次是( )
A. 觸覺 嗅覺 視覺 聽覺 B. 視覺 聽覺 觸覺 嗅覺
C. 視覺 觸覺 嗅覺 聽覺 D. 觸覺 視覺 嗅覺 聽覺
5. 根據第4題的內容,判斷以下古詩分別是從什么方面描寫的春景。(提示:部分詩句不止一個描寫方面)
A. 春風又綠江南岸。 B. 兩個黃鸝鳴翠柳。
C. 千里鶯啼綠映紅。 D. 踏花歸去馬蹄香。
6. 選出下列關于朗讀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A. “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句話中“手”和“撫摸”之間要讀出拖音。
B. “風里帶著泥土的氣息”這句話中“泥土的氣息”要重讀,給人以嗅覺上的美感。
C.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這句話中“鳥兒”和“將巢”之間要有小的停頓。
D.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這句話中“牧童”和“嘹亮”要重讀,使人耳畔似乎響起了一支充滿活力的迎春交響曲。
7. 對于同樣一種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作者把春風比作“母親的手”,你對春風有什么感受,用一個比喻句寫出來。
8. 依照下面例句,說說句中加點詞語好在哪里。
例: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這個詞語寫出了春風溫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A. ……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中醞釀。
B. 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9. 短文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① / ②③ / ④ B. ① / ② / ③④ C. ① / ② / ③ / ④
三. 課外閱讀: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 上面選段選自課文 ,作者 ,字 , 人,散文家 ,
2.《春》是一篇優美的 散文。這篇散文描繪了 、 的動人景象,贊美 以希望和力量。
3. 這兩段描繪了春天美好的景色,可分別用“圖”來概括,概括合適的一項是( )
A. 春風圖、春花圖 B. 迎春圖、春花圖
C. 春草圖、春游圖 D. 春草圖、春花圖
4. 第1段是寫春草,表現春草特征的詞語有 ,突出春草 的長勢,抒發了作者對春草 之情。
5. 寫春草,作者寫道:“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边@些人的動作、行為,目的是( )
A. 草地上有人在活動,所以要寫。
B. 說明人們在春天到來時心情很愉快,通過這些動作、行為就可以反映出來。
C. 寫人的動作、行為,實際上是間接寫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綠可愛。
D. 寫了春草,又寫人的動作、行為,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6. “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一句中“鉆”字,既表現了春草 ,又用“偷偷地”修飾,狀其 ,生動表明了 。
7. 第2段是寫春花,突出了春花三個方面的特征,它們是( )
A. 花多 花艷 花香 B. 桃花像火 杏花像霞 梨花像雪
C. 花香 果肥 草旺 D. 花的色 花的香 花的味
8. 第2段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 )
A. 春天各種花姹紫嫣紅,絢麗多彩。
B. 有了春花,就會有秋實。
C. 春花爭春,蜂蝶鬧春,野花伴春,春色宜人。
D. 春風來了,春花開放了。
9. 寫春花,記敘的順序是什么?寫出能顯示寫景順序的詞。
10. 對“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
A. 作者看到了春花,又聯想到花落之后,秋天成熟的果實,使文章內容豐滿。
B. 作者從花的甜味聯想開去,虛寫秋天的果實,開拓了更美的境界。
C. 寫花的目的就是要寫果實,因為只有果實才能讓人們享受美味。
D. 作者寫作著眼點就是春花秋實。
11.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對這句中“鬧”字理解正確的是( )
A. 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叫,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B. 用蜜蜂嗡嗡地叫,襯托出花朵繁茂,盛開的花兒的甜香。
C.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叫,寫出了蜜蜂之多,場面之大。
D. “鬧”字表現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12. 作者在寫野花的時候,寫活了野花的形象的一句是 。
13. 對散在草叢里的野花“還眨呀眨的”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
A. 這是運用擬人的寫法,野花好像在想:春天為什么這樣美麗?
B. 因為春風吹拂,野花在草叢間忽隱忽現。
C. 野花好像看人看累了,不停地眨眼。
D. 因為野花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合。
14. 這兩段文字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擬人 夸張 反復 B. 排比 反復 比喻
C. 擬人 排比 比喻 D. 擬人 反復 比喻
15. “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和“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兩句中的“滿”的詞性分別是( )和( )
A. 動詞 B. 形容詞 C. 副詞 D. 介詞
【試題答案】
一. 夕陽落山不久;夜色加濃;大海;色彩;動態;大;亮;星;燈;動態之美
二. 1. 朱自清;《春》;散文 2. 按——安;懶——嫩 3. 表示引用;南宋;志南和尚
4. A 5. A. 視覺 B. 視覺、聽覺 C. 聽覺、視覺 D. 味覺
6. D(應重讀短笛和嘹亮)
7. 春風吹到臉上似柔紗拂面,春風送來濃郁的花香,似給游人敬上一杯香醇的美酒。
8. A. 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各種氣息在空氣中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B. 賣弄是炫耀的意思
9. B
三. 1. 《春》;朱自清;佩弦;江蘇揚州;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2. 寫景抒情;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天給人
3. D 4. 小、嫩、綠、滿;生機勃勃;喜愛
5. C 6. 破土而出的擠勁;不知不覺地出現;春季的活力
7. A 8. C 9. 從上到下,樹上花下,遍地
10. B 11. B 12. 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3. B 14. C 15. B、C
夏夜的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會散文中所描繪的夏夜恬靜、溫馨的意境。
2、感受夏天夜晚的涼爽,能正確區分白天、黑夜。
活動準備
1、關于白天、晚上人們活動的圖片。
2、散文《會飛的星星》《螢火蟲》的磁帶。
3、幼兒用書第4冊第34頁。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擦圖片,區分白天、黑夜。﹙如白天小朋友在做游戲,黑夜天上有月亮、星星等。﹚
2、組織談話:夏夜。
﹙1﹚你們喜歡夏天的晚上嗎?為什么?夏天的夜晚你能看見什么?聽見什么?
﹙2﹚夏天的夜晚,你多和爸爸媽媽做些什末事情?
3、引導幼兒欣賞散文《會飛的星星》。
﹙1﹚幼兒邊閱讀幼兒用書,邊聽散文《會飛的星星》的錄音。
﹙2﹚教師帶領幼兒有感情地朗讀散文《會飛的星星》,﹙可請幼兒重點對答散文的前兩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及夏夜的美。誰會飛的星星?為什么這樣說呢?
4、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螢火蟲飛飛飛。
教師播放歌曲《螢火蟲》,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跟誰歌曲旋律表現夏夜螢火蟲飛舞的景象。
活動延伸
可組織手工活動"夏夜的星空",引導幼兒通過添畫、粘貼等形式,裝點夏天的夜空教學反思區域活動閱讀區:星星哇跳水活動經驗體驗夏夜帶來的樂趣。
活動材料
星星哇頭飾;幼兒用書第4冊第35頁。
區域規模設2個區,每個區4--6名幼兒。
活動指導
1、引導幼兒說說兒歌,體驗夏夜的樂趣。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找找星星哇在哪里呢?
散文——《會飛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天上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地上的螢火蟲。
螢火蟲很小,很平常。它沒有蝴蝶那樣的衣裳,沒有知了那樣的歌喉,沒有蜻蜓那樣的舞姿……它只好點亮自己小小的身體,給世界獻上小小的亮光,小小的美麗!
螢火蟲的綠燈籠,掛在身子后面,它的光亮是給別人的——給那些做工的紡織娘,給那些開音樂會的青蛙,給那些草叢中的蟋蟀,給那些遲歸的蜜蜂……它給恬靜的夜,添上一道奇幻的風景。
小小的螢火蟲啊,也許,你就是星星國派來的小天使,你們就是會飛的星星!
夏夜的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15課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快樂的夏天,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學生分析:學生們經過一個學期的校園生活,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而且樂于接受課程標準的將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孩子們天真活潑,喜歡表現自己,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并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設計理念: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萬物復蘇的春天就要過去了,火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在夏天的夜晚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 動畫欣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根據課文插圖制作的動畫,配音樂。
2.故事中都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請告訴大家。(教師相機繪畫或粘貼小動物的圖片。) 這些小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把書打開,自由讀一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地感知課文,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圈畫文中的生字,然后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學一學 。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課件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指名讀,同桌讀, 挑戰同學讀。 (例:蓮 睡蓮 水池里,睡蓮剛閉上眼睛,就被嗚嗚的哭聲驚醒了。)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生字,并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生字。]
四、朗讀感悟
1.剛才同學們讀生字、讀句子讀得非常好,老師相信認識了文中的生字,同學們一定能把文章讀得更好。指名分段讀,然后告訴老師你喜歡這個童話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2.把你喜歡的故事中的小動物說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對話。
。1) 喜歡讀同一種小動物語言的同學齊讀。
。2) 指名讀。
3.同學們讀得很好,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同學們聽老師讀完,然后告訴老師你喜歡夏天的夜晚嗎?師讀課文后三個自然段。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感悟夏夜的美。]
4.夏天的夜晚很美,文中的小動物心靈更美。我們班小朋友畫的夏夜美不美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課中休息,欣賞同學們的作品——我眼中的夏夜 (課前布置學生作畫,教師將學生作品掃描制作多媒體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在于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活躍課堂氣氛。]
五、拓展延伸,說夏夜
老師相信同學們不僅畫畫得好,而且說得好。這節課老師設立了睡蓮獎,獎給說夏夜說得好的同學。請同學們分小組,先在組內說,可以拿出你的作品介紹給小朋友,然后選出你們認為說得好的同學到臺上說。 先小組練說,再指名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在于為學生的創造地學提供一個空間,將課文內容延伸,并展開豐富的想象以畫促思,讓孩子們的個性在繪畫和解說中得到充分發揮。]
六、鞏固識字
1.做游戲,猜字迷。
課件出示:
(1)很字兩人離,木棍左邊立。(根)
(2)一排小朋友,各個背著手。 一排變兩排,看看沒有手。(非)
2.開火車識字。課件出示生字,生分小組競賽。
七、作業設計
畫畫寫寫:把你眼中的夏夜畫出來,并寫下來好嗎? [設計意圖:在學生講述我眼中的夏夜的基礎上,再修改圖畫,并寫一寫,可以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有話可寫,避免學生將來對作文產生畏難心理。]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我感到效果較好:
1.自主合作學習生字。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部分漢字的基礎上,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學、互學生字,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而個人認讀、同桌讀、挑戰讀、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認讀等多種形式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對枯燥的認識生字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
2. 本節課設計了畫畫說說“我眼中的夏夜”的環節,將語言還原成畫面,又將畫面還原成文字,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拓展了思維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