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多美說課(精選3篇)
夏夜多美說課 篇1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夏夜多美》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快樂的夏天,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這個童話故事在本冊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運用“-----的------”說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夏夜景色美,同時也領悟到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本課的重難點在于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升華。
二、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教師語言描述:小朋友們,萬物復蘇的春天就要過去了,火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在夏天的夜晚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想去看看吧!)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帶著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2、聽看結合,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動畫,配音樂,渲染烘托氣氛.在輕松愉快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后讓學生說出本課講了哪幾種可愛的小動物,貼出圖片,再讓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這些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的興趣。
3、圖文結合,讀中悟情
教學時,教師引導讀中悟情,圖文結合,著重學習小螞蟻與睡蓮姑姑的對話。這時用多媒體出示對話,讓學生分角色反復體會朗讀,在讀中受到文明禮貌教育。在學習兩種小動物送小螞蟻回家的時候,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夏夜的美麗,從中領悟到文中小動物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4、朗讀訓練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通過想象讀、思考讀、體會讀等方式進行感知課文內容.一年級學生物朗讀訓練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范讀,接著進行跟錄音讀,模仿讀,想象讀,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描述,想象夏夜的美,進行領悟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著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帶進美麗的夏夜.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欲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思考讀,邊讀邊思考:“星星為什么高興?”
在這復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是囿于“只能意合,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5、創作想象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著眼,從發展學生擴性思維出發,采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描繪一幅反映夏夜最美的圖畫。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渲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夏天的夜晚,幻想著夏夜色的美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夏夜的美麗景色。
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么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夏夜多美說課 篇2
《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話故事,它以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讓孩子們來感受夏夜的美和小伙伴那顆如夏夜般美麗的心靈.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是通過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體會夏夜之美但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那如何更好的完成這目標呢?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以讀為本、讀中悟情
1、教師范讀
一位名叫“艾伯特。梅拉別恩”的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學生獲得信息的總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聲調加55%的面部表情。小學生的語言模仿力較強。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十分注重聲情并茂的范讀。我的范讀激起了孩子們想讀的欲望,讀到課文結尾時,許多孩子情不自禁的跟讀起來,進而達到了讓孩子愛讀并積極主動的讀的目的。
2、學生自讀
學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讀書,可以模仿讀,可以互相合作讀----一人讀,一人聽,看他是否有添字、去字、讀錯別字、破句等現象。可以賽讀,可以分角色讀等。孩子們通過自讀的環節,既讓進一步熟悉了課文內容,調動了他們的情感又能讓孩子們帶著對夏夜的美好感覺,進入課文《夏夜多美》所構筑的情感世界。
3、以疑促讀
在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提到這樣一個問題:“《夏夜多美》為什么不說夏夜什么地方美,而是要講小螞蟻、睡蓮、蜻蜓、螢火蟲呢?”多棒的一個問題。我隨即就告訴孩子,“書中真的有答案哦,看誰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能通過讀書解決這個難題。”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拿起書,迅速的讀了起來。我把問題還給了孩子,讓他們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去讀書,將孩子的“被動接受”改為“積極讀書”。這樣以讀促疑,讀中釋疑,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來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激活思維、深化主題
兒童喜歡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客觀世界,如果引導兒童進入課文中的角色,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如讓孩子們表演蜻蜓、螢火蟲送螞蟻回家的片段,然后對其他的同學說:“你們這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如果你們看到小螞蟻迷路了,你會送小螞蟻回家嗎?”學生完全融入了角色中,他們異口同聲說:“會。” 我相機引導,“那你們會用什么方法來送小螞蟻呢?”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我是小青蛙,我會蹦還會游泳,我能送小螞蟻。”有的說:“我是小兔子,我打著小燈籠,我邀請小鴨子和我一起送小螞蟻。”還有的說:“我會給月亮姐姐打電話,讓她把地面照亮,我把小螞蟻送回家。”真的還有很多,我被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純真的情感所打動。我對他們說:“孩子們夏夜多美啊!彎彎的月兒掛在天空中,滿天的星星高興地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像一個個淘氣的娃娃。池塘里,睡蓮姑娘露出粉色的臉頰,還有那藍藍的夜空、青青的假山、綠綠的草坪、彎彎的小路、圓圓的荷葉、清清的池水,他們都這么美!老師這里有一枚獎章要獎給最美的孩子,你們說該給誰?”一孩子迫不及待的站起來,說:“老師,一枚不夠。我覺得睡蓮、蜻蜓、螢火蟲、還有小兔子......他們都應該有!”“為什么呢?”“他們都愛幫助別人,他們的心靈很美。”孩子們沒有等到我指名,就紛紛搶著回答。我想,教學的目的達到了。
夏夜多美說課 篇3
一、說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夏夜多美》第二課時。《夏夜多美》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本單元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為主題,讓學生體會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寫了夏天的美景,又寫了夏天的情趣,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二、說學情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在第一課時,學生已學完了生字,讀課文時能做到準確、流利,并且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要求會認的13個生字新詞,積累優美的語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邊讀邊體會夏夜的景色之美,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
并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在讀中體會夏夜的美。
感受助人為樂的精神美為本課學習的難點。
現在我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識字能力
識字仍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而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堂要讓孩子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所以我運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學生鞏固識字的興趣。天黑了,小蜻蜓要回家,誰把詞語讀準確了,小蜻蜓就能順利飛回去,誰愿意幫幫它呢?孩子們讀完詞語后我說:“謝謝你們,是你們的認真朗讀讓小蜻蜓回家了!咦,它身后有只小螞蟻在哭泣,我們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吧!”既讓學生愉快地鞏固了新詞,又讓他們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進入第二步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的學習。
二、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
小學語文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要求中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并感受語言的優美。所以我安排了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的教學環節:
在感悟夏夜景色美這一部分,我先采用教師范讀法,讓學生通過聽老師讀,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又運用直觀形象法,用課件展示夏夜的美景,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在此我通過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我看到了——的——
加深了學生對夏夜景色美的感悟,而且積累了語言文字、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低年級語文教學以朗讀為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文的重點,但由于低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較低,所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有一定困難。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征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聽讀,理順文意;指名讀,理解詞語;自由讀,感受獨特體驗;師生合作讀、男女伴讀、分角色讀等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朗讀情趣,又提高了朗讀能力。
2、通過生活經驗的遷移讓學生產生共鳴。比如文中睡蓮與螞蟻的第一次對話,小螞蟻說“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了!”我指導學生“如果是你掉在水里上不了岸,你是什么心情?”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小螞蟻的焦急、害怕了,讀得很出色,第二次對話讀出小螞蟻的感激也是如此。
3、通過評價引領學生讀得更有感情。有小朋友讀“蜻蜓飛呀飛......”我評價學生:“你讀得真好!輕輕的緩緩的,就像小蜻蜓背著小螞蟻小心地飛過很多很多地方……”其他小朋友馬上就帶著自己的感情美美地朗讀起來。在這個環節,讓孩子們盡情與文本對話,加深理解,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4、通過表演吃透文本詮釋情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語文課堂應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的學情,我采用了情境表演法加深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的運用。在這美麗的夏夜里,公園里靜悄悄的,大家都睡著了……老師的朗讀穿針引線地使故事情節自然發展。很多學生讀透了文本,表演得入情入境。而在表演完后的評價過程中,我提問“你為什么覺得睡蓮姑姑表演的好?”,小朋友回答“因為她顯得很想幫助小螞蟻了。”通過這樣的評價,學生再一次咀嚼文意,更加體會到了小動物互幫互助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熏陶,提升學生品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講到“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所以語文課堂上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操。在讀透了文本的基礎上,我通過提問“星星為什么高興地眨著眼睛?”來提升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各種小動物的行為說說這個夏夜的開心事,理解比夏夜景色更美的是助人為樂的精神,體現了閱讀的層次性,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我布置本課作業為:畫出你心中的夏夜美景,并在旁邊寫上一兩句話,讀給你的伙伴聽。
(這樣的作業體現了學科間的整合,拓寬了學生想像的思維空間。將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延伸,讓其個性在繪畫與解說中充分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