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
7.(•湖北十堰)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歷史和現實,以偉大政治家和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請回答:
(1)香港島是通過什么條約割讓的?它被英國殖民者強占了多少年?
(2)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中國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實行了什么社會制度?
(3)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形成了鮮明對比,圖一反映的是簽訂條約割讓香港島的情景,圖二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讓”與“收回”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8.(•重慶)閱讀下列材料:
“一國兩制”的構想從實際出發,兼顧了各方面的實際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方案。這一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楊先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什么是“一國兩制”?
(2)根據以上材料說明,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重要依據。
(3)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我國實施“一國兩制”國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9.閱讀下列材料: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母親呀,我哭泣號陶,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請完成:
(1)材料中的“我”“母親”“海獅”各指什么?
(2)“我”是何時回到“母親”懷抱的?
(3)材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后反思:
第12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提示: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從1842年開始通過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三個不平等條約,香港遭受英國的殖民統治,至今已經有一百余年的歷史;香港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國際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信息中心;“一國兩制”正是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考慮,明確指出,一要實現香港主權回歸,二要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維持香港的繁榮。
1949年,國民黨逃到中國臺灣,中國臺灣與祖國大陸進入對立狀態。在國民黨統治期間中國臺灣的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一國兩制”就是考慮到中國臺灣的歷史情況和現實情況,不僅保持中國臺灣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且中國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2.香港、澳門問題:屬于主權外交問題;中國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