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回眸八年抗戰》教案
材料二:岡村寧次日記
(1938年武漢會戰)10月初27師團占領了箬溪一帶,檢查繳獲敵軍官致其親友的信件,內容幾乎都是有關我軍情況及他們誓死報國的決心,極少摻雜私事。同時,檢查敵軍戰死者父母的來信,都是鼓勵他們誓死為國捐軀的言辭。
教師設問:
對比上組材料,本組的這兩則材料使你最感動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不僅是國共領袖,普通民眾也心系抗戰。(本答案學生可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利用感性材料,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既有利于形成全民抗戰的認識,又可感懷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敵的斗爭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第三組:
材料一:馬占山牌香煙(圖片)
材料二:“日本的飛機在轟炸,日軍在逼近。整個時期都是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在搶運,但是民生公司的船員,沒有一個逃跑,當時民生公司的16艘最好的船幾乎被炸廢了。1938年5月上海內遷工廠達152家,把自己的工廠遷到內地也是一種愛國行為。”——《百年中國》
教師設問:
讀完兩則材料,你有什么感觸?為什么說“把自己的工廠遷到內地也是一種愛國行為”?
學生交流、探討、回答:
國難當頭,連一向較為注重私利的工商業者也沒有置之度外,從經濟上支援抗戰。
這組材料主要體現工商業者的愛國風貌。工商業者給學生的印象主要是惟利是圖,教材上淡化了他們在抗戰時期的活動。補充這些材料有利于拓展視野,深化認識。在閱讀中,師生互相提出問題,進行全班交流。
(3) 難點的化解:(讓學生學會欣賞,懂得什么是真、善、美,立足歷史,面向未來)(12分鐘)
播放flase短片《蕩寇志》:(該短片以flase的形式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把抗日戰爭的歷史及今天日本右翼分子的動向呈現出來)
學生活動1:欣賞完flase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活動2:假如你是一名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請你談談今天的中日關系。
通過小組合作動手討論,可能會有以下發現:
學生1:中國人民具有不畏強暴、英勇抗敵的斗爭精神。(本問題為開放性題目,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學生2:中日兩國同為東亞大國,對本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前事不忘,后世之師。中方愿在日方立足歷史的基礎上發展兩國的友好關系。
①師生互動,教師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啟發學生,激發學生探究熱情。②讓學生充分利用感性材料獲取知識,感知中國人民全民抗戰的偉大。另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時間,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與同伴進行交流。目的是鼓勵學生親自實踐,積極思考,體會活動的樂趣,在樂學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及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關心國家大事、支持國家外交政策是有益的。
(4)反饋練習(落實學習目標,鞏固新知識)(7分鐘)
1、議一議:某班級在探討“抗日戰爭勝利主要原因”的主題班會上,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是蔣介石正面戰場的抗戰;有的認為是共產黨的敵后抗戰;有的認為是美國投放原子彈、蘇聯出兵作戰-------你的觀點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2、想一想:歷史已逝去,現在的情況和60多年前已不同,但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國家安全威脅實始終存在,更加隱蔽。越是發達國家,國民的愛國情感就越深厚。《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華北事變后,它至今還是我們的國歌。盡管曾經發生改過歌詞的插曲,但我們至今還唱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說明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