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導學案及答案1
清朝前期的疆域廣大,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同目前中國版圖對比,中國的西北、東北疆域有何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一變化?
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
在浙江慈溪流傳有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鷹,黃毛高鼻綠眼睛。鷂鷹兇惡怕弓打,洋人怕的紅頭軍。”紅頭軍為何人?為什么洋人害怕紅頭軍?
這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解決。
【知識網絡】
【學習探索】
1.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被英法侵略者付之一炬。請收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圓明園的歷史。
2.你能提供一張《清代前期疆域圖》和一張現在的中國地圖嗎?能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嗎?利用它們,你可以向同學們介紹中國西北、東北疆域變化的情況及原因。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動者是( )
①美國②英國③法國④俄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 )
a.要求鴉片貿易合法化 b.要求增加通商口岸
c.要求在中國駐扎軍隊 d.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3.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朝軍備落后
c.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 d.清政府的軍事組織不當
4.指揮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太平天國將領是( )
a.洪秀全 b.奕山 c.李秀成 d.華爾
二、連線題
1851年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 火燒圓明園
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
1860年 金田起義
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資料下載】
辛 酉 政 變
1860年9月,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帝帶領一批官員逃往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市),并令其弟恭親王奕留守北京,負責與英法侵略者議和。在與英法侵略者打交道的過程中,奕對外國事務和世界情勢多所了解,朝內也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較為開明的政治集團。
《北京條約》簽訂后,英法聯軍撤出北京。但咸豐帝對洋人存有疑懼之心,遲遲不肯回京。1861年8月,咸豐帝在熱河病死,6歲的皇太子載淳繼位。載淳年幼,遺詔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總攝朝政。載淳的生母那拉氏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禧皇太后;咸豐帝的皇后鈕祜祿氏被尊為圣母皇太后,徽號慈安皇太后。慈禧太后權力欲極強,但她把持朝政的野心遭到載垣等人的反對。為了掌握清朝最高統治權,慈禧通過拉攏慈安和奕,密謀鏟除載垣等人。
1861年11月1日,慈禧太后攜載淳從熱河先行抵達北京。當天,她便立即召見奕和其他親信大臣,秘密部署各種事宜。次日黎明,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奉“特旨”捉拿了載垣、端華等人,并派睿親王和醇親王至密云迎捕了護送咸豐帝靈梓的肅順。幾天后,肅順、載垣、端華三人被處死,其余五位贊襄政務大臣也分別被革職治罪。在隨后舉行的新帝即位大典時,清廷宣布廢除載垣等人擬訂的“祺祥”年號,改元“同治”,以翌年為同治元年。由于皇帝年幼,尚不能親政,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便一同垂簾聽政,但實權操于慈禧太后手中。奕因參與政變有功,被加封為議政王,任軍機處領班大臣兼首席總理衙門大臣。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辛酉政變”(1861年為我國夏歷辛酉年),亦稱“祺祥政變”或“北京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