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全冊4
請回答;
(1)上面兩幅圖片反映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請問這一事件是?
(2)圖二是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合影。他們為什么能走在一起?你能將他們兩個人走到一起的原因說出來嗎?
(3)為什么說毛澤東此行是“彌天大勇”?國共之間談判的結果如何?
8.閱讀下列材料
毛澤東對一次戰略部署作了生動比喻:蔣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陜北、山東,搞重點進攻,好比兩個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兵力部署很像一個啞鈴,兩頭粗,中間細。兩頭力量強,還有攻勢;中間力量弱,處于防御。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從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請回答: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的戰略部署指的是什么?
(2)“敵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這一戰略部署有什么意義?
八、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其他質疑的問題,請寫在下面。
九、作業布置
1.記憶和理解第17課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
2.預習第18課《 戰略大決戰》,將導學案內容補充完整。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一.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理 解 解放戰爭戰略決戰階段的主要歷史特征
掌 握 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歷史事實要素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使用圖表 從課文和插圖中掌握三大戰役等基本歷史事實要素,形成正確的時空概念和練習使用圖表的方法
分析比較整合教材 通過了解戰局變化,從對比中區別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的歷史意義;從裝備優劣、兵力眾寡、戰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對比國共雙方軍力的發展演變,歸納出蔣家王朝滅亡的必然性
活動探究 “以史帶論”,討論、列舉共產黨以弱勝強,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歷史使命社會責任 決心學習毛澤東等戰略家軍事指揮家以偉大膽略和雄偉氣魄,準確把握歷史機遇、奪取革命徹底勝利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環保文保意 識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軍民避免了傷亡,大家都能比較安定地迎來新生活,保護了許多文物,保護了人文環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發展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解放南京
教學難點:對渡江戰役歷史作用和蔣家王朝覆滅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三、學法指導
1.導入新課后,設計提問。三大戰役的首戰,突破點為什么選在東北戰場,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2.平津戰役當中,黨中央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組織學生進行開放性討論。
3.國民黨軍隊的失敗與人民解放軍勝利的原因。
四.知識鏈接
戰略決戰前的形勢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解放軍已增長到280萬人,軍政素質和戰略戰術水平亦大有提高。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被大量殲滅,已被迫采取重點防御的方針。當時國民黨的5個戰略集團已被人民解放軍分別牽制包圍在西北、中原、華東、華北、東北5個戰場上。東北為衛立煌集團,共48萬人,分布在長春、沈陽、錦州等幾個孤立地點上。華北為傅作義集團,共60余萬人,分布在張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帶。華東戰場為劉峙集團,共60余萬人,集中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地區內。中原為白崇禧集團,共75萬人,分布在平漢鐵路南段和以武漢為中心的地區。西北為胡宗南集團,約30萬人,被牽制在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一隅。他們共360萬軍隊,但能用于前線的只有170萬,后方機動兵力也很少。在這種形勢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