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全冊4
(2)在當時的情況下,你分析徐州對于國民黨來說,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3)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這些戰果在三大戰區是如何分配的?
(4)三大戰役勝利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八、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其他質疑的問題,請寫在下面。
九、作業布置
1.記憶和理解第18課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
2.預習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將導學案內容補充完整。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一、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掌 握 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劃分、原因和特征(明確“謇”與“騫”的寫法以及兩人之間的區別)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歸納概括 從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進程中,劃分階段,訓練歸納概括的能力
分析判斷形成觀點 認識民族工業發展各階段速度的不同是內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聯系比較解釋現象 培養學生用發展和聯系的觀點觀察歷史、解釋歷史,準確把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特征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用張謇等人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感
思想意識 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史的基本內容之一,它在一戰期間進一步發展,為中國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階級基礎;它的兩面性決定了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和特殊國情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萌芽→“黃金時代”→凋謝萎縮)
教學難點 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形成的內外因和過程短暫的原因)
三、學法指導
1.通過分析張謇紗廠的興衰與民族工業的發展這兩目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分析方法。
2.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榮氏家族的興衰,掌握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分析方法。
3.通過講述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過程,使學生具備簡單概括、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知識鏈接
張謇(1853—1926年),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立憲派。江蘇南通人,16歲中秀才,1885年中舉人,1894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他認為從政無望,乃致力于實業和教育。1899年,經過數年籌辦,建成大生紗廠,后相繼建成大生二、三、八紗廠以及鹽業、榨油、面粉、冶鐵、輪船等企業,形成大生資本集團。與此同時,他把經營實業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實業。他先后在家鄉南通創辦了通州師范學校等十余所學校,尤以專科學校為有名,其中紡織、農業、醫學三校成績最好,1920年三校并為南通大學。在南通以外的其他地方,張謇還倡議和資助建立了一些學校。在清末立憲運動中,他任江蘇咨議局議長。民國初年,先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后來先后任袁世凱政府農林、工商、農商部總長。19xx年因不滿袁世凱稱帝活動辭職回籍,繼續從事實業活動,但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壓力下,陷于窘境。1926年病逝。
五、看書總結知識結構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