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社會行為
教師播放錄像一:一只發情的雌熊貓爬到樹上發出一種聲音,聞聲兩只雄熊貓跑過來為奪取交配權打斗起來,最后戰敗一方逃走,勝方與雌熊貓交配……
錄像二:一只黑長尾猴發現雄鷹在天空盤旋時,發出一種叫聲,仍在大樹外側或站在草地上容易受到襲擊的猴立即聚集到樹林附近濃密的樹枝間或竄入密密的灌木叢中。另一只長尾猴發現地面有一條蛇,發出第二種聲音,其他猴子聞聲后,腿直立并仔細審視地面……
錄像三:蜜蜂發現蜜源后,返回巢跳起舞蹈(8形舞、圓形舞、抬頭、低頭、擺尾,各有不同的含義,代表著不同的信息),其他工蜂得到信息到蜜源處采蜜……
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使用它為人類造福,請同學們討論:如何利用害蟲的通訊方式消滅害蟲? 1、參照下列層序進行匯報:
1)探究課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
2)本小組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
3)探究計劃及行動:
(1)用大些的魚缸(透明、便于觀察)飼養一整窩螞蟻(在野外找)。
(2)在距蟻穴稍遠的地方放一些面包,看蟻群派出的偵察蟻如何偵察?(報告看到的現象的每一個細節)
(3)偵察蟻返回去后,見到其他工蟻有何細微的行動?
(4)在偵察蟻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張紙片,讓它從上面爬過。待大批工蟻出洞時,取走或挪動紙片,觀察螞蟻的行動。
(5)螞蟻在紙上留下氣味了嗎?如何證明?
(6)用多張小紙片事先鋪滿螞蟻要走的路徑。當蟻群走過后將小紙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圓形等。并將食物放在圓心處,螞蟻的行動有無變化?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
(7)補充說明。你們用什么飼養螞蟻?做實驗用什么食物較好?把紙片換成楊樹葉可否?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
2、了解動物不同的通訊方式,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誘殺農業害蟲。
②在田間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誘劑,干擾雌雄蟲之間的聯系,使雄蟲無法判斷雌蟲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
(五)總結:
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動物與人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人類與動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們不應該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隨意滅殺某種動物;人類應更好地處理好與動物的關系尊重動物的各種行為,因為這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利用動物的行為、語言為人類服務從而使人與動物的關系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四、板書設計 社會行為
五、練習題:
1.具有社群行為的一組動物是
①螞蟻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2.下列不屬于動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動作
b.鳥類的各種鳴叫聲
c.蜂王釋放的特殊分泌物
d.烏賊受到威脅釋放的墨汁
答案:d
3.蜜蜂的群體是一個社群,是因為
a.蜂群中蜜蜂數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