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并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板書:
聲音
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 (大小)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為什么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么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與前面聲音的不同對應。
板書:
聲音 振動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 振幅:振動的幅度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振動是怎樣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調的呢?
(二)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并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你是怎樣比較出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說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說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觀的反映方法嗎?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書:轉化法。
還有其它的做法嗎?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板書:(將響度與振幅用箭頭聯系起來)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振幅:振動的幅度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三)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音調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