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教學雜談
【浙江省上虞市實驗中學 朱利民】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提供大量信息,增加課堂容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傳播信息快,單位時間內信息量大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擴大語文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傳遞信息的速度,使學生接受的刺激源增多。特別是視、聽覺的刺激增大。因此,開展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則有利于精講多練,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增大語文教學信息容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一篇軍事動態新聞,又是解放戰爭的題材。學生如果不了解新聞的背景,是很難進入新聞的情境中去的。而要講好背景,光靠導語中的那些內容是不夠的。在教學時,可以這樣處理:收集有關解放戰爭的背景資料、剪輯“渡江戰役”的電影片斷:遼沈戰役勝利、南京和平談判破裂、百萬大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設計渡江戰役簡易地圖,動感突出三路大軍的渡江區域。這就縮短了學生與解放戰爭的時空距離。這個環節也為學生理解渡江戰役的意義,理解字里行間洋溢著的磅礴的氣勢、勝利的豪情,墊下了基礎。這樣既節省了大量的語言表達和板書時間,又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印象深刻,提高了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負擔。
【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周必舟】
〖個性化閱讀及其教學策略·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
有些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年代相去甚遠,學生很難一下子就進入課文情境,無法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的事件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學生對戰爭缺乏感性認識,自然對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為此,講這篇課文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了三個小組,一組當播音員,一組當軍事家,一組當主持人。學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要求,認真閱讀文章,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課文之中。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與文本對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閱讀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一片尋找自我、發展自我的人類“文化原野”,學生在其中廣采博收,盡情吸取各種文化滋養,移情化性,培本豐源,保證其個性和創造性的成長發展。語文教師最大的職責就是要讓學生建立閱讀的信心與興趣,喚醒學生的“自我”,讓學生與文本對接,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讓他們在閱讀中去發現自我。
【廣東省潮陽市黃圖盛紀念中學 黃小娟】
〖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喚起需要,初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說:當個體對某種事物感到欠缺時就會產生心理緊張并馬上轉化為需要。而需要是人們行為的原動力。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設法讓學生感到對知識技能的欠缺,產生學習的需要,初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在講授新課,特別是含有可轉化為操作技能的知識時,我很少說:“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而是把這種蘊含在課文內的知識技能作為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明白本身這方面的欠缺,需要掌握它們,從而調動他們學習這種知識技能的主動性。例如在開始講《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我要求學生留意身邊的人或事并根據所觀察的寫一篇新聞報道。因為學生還沒有寫新聞報道的知識,所以學生就感到欠缺寫新聞報道的知識,有了學習的需要,學習的主動性就被初步調動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