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上《 滋味》有講有練習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嘟d 噥nong:連續不斷地自言自語。
嚅r 動:想要說話而嘴唇微動。
將信將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懷疑。
冷不丁:冷不防。
魂不守舍:原指人的靈魂離開了軀殼,這里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張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學畢業后到黑龍江國營農場勞動八年。1977年到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一年,1979年調到黑龍江作協從事專業創作。1972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分界線》。反映黑龍江農場知識青年的生活。以后又相繼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白罌粟》;中篇小說《淡淡的晨霧》、《北極光》等。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作品《夏》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晨霧》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代表作:《情愛畫廊》《作女》《請帶我走》等。
2、相關知識:
關于張抗抗的作品
正如張抗抗自己說的那樣,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的她并不是一個幸運兒,她所走過的路與那個時代的同齡人并沒有什么兩樣,甚至經歷了同齡人所不曾遇到過的曲折和苦痛。
1969年,中學畢業后的張抗抗上山下鄉到黑龍江國營農場勞動了8年,其間當過農工、磚廠工人、通訊員、報道員、創作員等。1972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燈》,后因一部反映黑龍江農場知識青年生活的短篇小說《愛的權利》而成名,短篇小說《夏》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淡淡的晨霧》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近年來的新作———長篇小說《情愛畫廊》、《作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到目前為止,張抗抗已發表的短、中、長篇小說、散文共計400余萬字,出版各類專集40余種,代表作有《張抗抗自選集》5卷。累累的碩果,使她成為中國當代文壇上知名的女作家。
張抗抗把自己定位為“較中性的作家”,作品關注的面比較廣。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溫柔和細膩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與痛苦,以敏銳、瀟灑的筆揭示人的心靈底蘊;另一方面,她認為“作家承載著一定的道義”,因而,張抗抗的作品包含著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覺和情緒所左右,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獨到的思索見長。
作家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對生活與創作之間的關系,張抗抗有著獨到的見解。她認為,人們有一種誤解,似乎只有自己親歷的才是生活,其實,“感受的經歷比親歷的過程更重要,自己的心靈能否去感覺它,才是最重要的”,創作中對生活素材的取舍“主要取決于寫作者心靈的感受”。直接經驗只是一部分,間接經歷同樣可以激起人們的思考。生活無處不在,很多人不具備“感受生活的能力”,即對所觀察事物的細節的記憶,而這一點,對一個從事創作的人而言,至關重要。張抗抗坦言,在她的作品中,她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我投射到作品人物身上,作品中的不少人物都帶有“自我的影子”,但那“不是生活的影子,而是心靈的影子”。
基于對心靈的關注,理想主義成為張抗抗作品中始終貫穿的主線。在她不同時期的作品中,理想主義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她認為,一部作品在“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之后,根本的是要能打動人們的心靈,刺激人們的靈魂”,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理想的角落,只是人們沒有發現”,通過閱讀自己的作品,喚起了人們內心深處那一個個“不易實現的夢”。對于張抗抗來說,每一個時期她都有著不同的夢想,“夢想與愿望不同,它往往是虛幻的”。張抗抗說,在她彩色的夢中,有滿目蒼翠的山坡,五彩斑斕的鮮花,清清蜿蜒的河流……這些夢想滲透在她的作品中,時常讓人感到一陣陣青春的朝氣和純凈的詩意!凹偃缥抑匦伦鲆淮闻,我一定要穿超短的連衣裙和背帶裙,格子的、小碎花的都好看,配一雙白色的連褲襪,還有一雙小紅皮鞋……扎一把粗黑的馬尾辮,再系上一只漂亮的蝴蝶結,玫瑰紅色或天藍色,我在風中奔跑的時候,蝴蝶結像翅膀那樣飛起來,我就變成了一只風箏!边@是張抗抗的散文《嫁衣之紉》中的片斷,她的心就像風箏一樣,在夢想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