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上《 滋味》有講有練習
借用普魯斯特傷感說法: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我們決不可能重睹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于空間中,而是處于時間里,因為重游舊地的人不再是那個曾以自己的熱情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或少年。我們無法真正回到老家。每一次渴望回老家的念頭的實現,只不過是匆匆地一回首罷了。
我們可以勇往直前,那樣,便無暇回首,也無需回首。
1、綜觀全文,你認為老家的可貴之處有哪些?
2.請在第三小節兩處省略號的前面各補寫一個句子,使它和前面的句子構成排比句式。
3.既然朋友說國語極標準流暢,而且過去習慣和我用國語對話,為什么從南方飛回后卻用方言和我通電話?
4.文中有許多地方都寫了人們對老家的依戀,試舉例加以分析體會。
(參考答案:1.不管羞辱成敗,老家是惟一能接納你的地方。它是最初的搖籃,又是最終的歸宿,是掙脫又是牽掛,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喚起愁緒,又最能平順心情的地方!2.略 3.對于游子來說,鄉音總是寄托著一種特殊的情懷,朋友剛從南方飛回,渴望聽到鄉音。 4.略)
【同步演練】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粽子( 。〗吡Γā 。⊙婊穑ā 。〉舅耄ā 。☆ā 。
2、請為下列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⑴一個夏天的夜晚,周圍悶(m n m n)熱得沒有一絲風,涼席摸上去都發燙。
⑵好一會兒,我才記起那是昨天半夜里用來盛(sh ng ch ng)楊梅的一只簍子。
⑶舌頭是硬的,牙齒是木的,嘴巴機械地嚅動著,喉嚨也好像堵塞(s i s )了。
⑷后來,我走到了賣鞭炮和煙花的小鋪(p p )旁邊。
3、課文第一段“至今我還記得小時候的兩件事,都是同感覺有關的”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4、說說下列句子所表達的意思。
那么,難道昨天夜里我竟然是吃過楊梅嗎?
5、文章題目叫《滋味》,作者品嘗到了哪兩種滋味呢?作者將這兩種滋味放在一起寫目的是什么?
6、說說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
嗤的一聲,從地面上飛起了一串金色的火焰。像下雨,又像噴泉,還像是風中搖擺的稻穗。
二、同步解讀
我差不多是被爸爸抱起來放到椅子上的,我睡眼蒙嚨地坐到桌子旁邊后,還在打瞌睡。但我多么想吃那些楊梅啊,平時我是最喜歡吃楊梅的啊,看來爸爸沒有忘記上星期的允諾。
我就那樣半睜半瞇著眼,開始大吃楊梅。
其實那時候我根本還沒有清醒過來。舌頭是硬的,牙齒是木的,嘴巴機械地蠕動著咀嚼著,喉嚨也好像堵塞了。但我仍然十分努力地吃著楊梅。因為媽媽說,這么新鮮的楊梅是難得吃到的,如果放到明天就會變味了。我一大顆一大顆地往嘴里塞著,差點連核都來不及吐出來。
于是那一簍子楊梅一點點淺下去,大家齊心協力,終于把楊梅吃光了。
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我第一眼就看見了桌上的那只空簍子。
好一會兒,我才記起那是昨天夜里用來盛楊梅的一只簍子。那么,難道昨天夜里我竟然是吃過楊梅嗎?但桌上那堆楊梅核證明我確實是吃過楊梅的。那簍紫紅色的楊梅,每一粒的樣子都很好看,像一個個深紅色的絨線球似的,從我的記憶中滾過。
我將信將疑地起床去洗臉,在鏡子里,我看見了嘴邊殘留的紅色,同我夢里的絨線球的顏色一模一樣。唇上還沾著些碎珠子般的梅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