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上《 滋味》有講有練習
二、一開始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到了年三十時,從早上直到晚上,每隔幾分鐘,便抬頭看鐘,連豐盛的年夜飯也毫無滋味。
能引起共鳴的語句,例如:“那真是一段漫長的等待。好像比一年還長。那幾天里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等。
三、1、“塞”就是指往嘴里放、填,而沒有咀嚼、品味的過程,很形象地描繪出當時在半睡半醒、睡眼迷蒙的狀態下,想吃又實在睜不開眼睛的吃相。
2、“滾”是很快地從腦海中閃過去的意思。這個詞一方面與前文“一個個又圓又大,紅里透黑”的外形特點一致,另一方面也形象地表明對頭天吃過這樣的楊梅,一下子記起來了,但又實在沒有很深的印象。
3、“舉”指高高地擎著。是高興,仿佛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到,也是因為很愛民,怕不小心碰到什么弄壞了,作者用這個詞,充分傳達出“我”內心抑制不住的興奮、狂喜。
4、用“涌”突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以及大家也急于看放煙花的心情。眼睛“亮”起來,表明在“我”看來,大家也和我一樣欣喜,并且都關切地盯著煙花。
【類文品讀】
老家
把過年很當回事兒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
有老家的人過年可以有一個大動作——預訂車票機票,購買各式禮品,將手頭的一切事情暫告一段落——回老家。
回老家的意義要等踏上了老家的土地才能真切體會,它是一次檢閱與被檢閱。首先你要接受老家所有的親人及鄉親們的檢閱,你學習成績優異,你賺回了很多錢,你帶回去俊俏媳婦,你升了一官半職……你是鄉親們的榮耀,你不能有負他們的期望。同時你也要看看老家的變化,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村辦企業產品出了口,三代文盲的那一家出了個中專生……你也檢閱老家。
無論你在外面混得多么憋氣多么窩囊,回老家總有一點“榮歸故里”的感覺;稍稍混得像個人樣,老家的地方志肯定就把你收編了進去。即使真到了頭破血流走投無路,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時,老家還是惟一能接納你的地方。
這兩天給朋友打電話,發現很多人都回老家過年或準備回老家過年去了。我沒老家,生于這個城市,長于這個城市,而且,我童年住過的那個街角,也恰恰就在上一年被拆除,變為立體交*橋的一個犄角了。心里不由地羨慕人家有老家。
正在此時,一位昔日好友的母親來電,說好友昨晚剛從南方飛回。我立即給她去電話。她的令人羨慕的職業早巳使她練就一口極標準流暢的國語,而當我在電話里很自然地用國語與她交談時(我們在兩地掛長途向來如此),她卻毫不猶豫地對我說起方言來。我立即改口,我明白我犯了個錯誤,此刻她最渴望聽到的是鄉音。我又明白,對于她,我也是“老家”。
我和她曾共同居住過的城市,如今是她的老家而不是我的老家。
她離開了老家,這才有了老家;我沒有老家,是因為我沒有離開老家。
我們需要老家,因為老家是一個離開之后方才擁有的地方。老家讓我們感覺自己正遠走高飛,卻不必害怕風箏斷了線。老家讓我們感覺樹高千丈,又隨時可以葉落歸根。老家是最初的搖籃,又是最終的歸宿。是一種掙脫又是一種牽扯,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喚起愁堵,又最能平順心情的地方。
對于老家,我們總是既愛它又嫌它,既依戀它又不滿意它,沒回時遠遠地牽掛它,回了沒幾天便忍無可忍急急地離開它——急急地去續那暫時中斷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