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與評估
8.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對你影響最大的教育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種教育?(不超過100字)(3分)
二、閱讀訓練 (36分)
(一)讓科學之光灑滿成長的心靈 (14分)
①面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新時代的人才必須掌握現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須具有較強的能力和寬厚的基礎。這就對我們的學習和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閱讀的熱潮,提高科普閱讀的水平,已經是當務之急。
②科普閱讀是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十萬個為什么》叢書主編王國忠先生打了一個很有趣的比方:“初中生讀書,我建議不妨學學狗熊。熊貓和狗熊這兩種動物,沒有人不認識的。前者可愛但嬌氣十足,挑食,只吃某一類竹子,因而體弱多病。一旦這類竹子大面積死亡,熊貓也會活活餓死。狗熊不一樣,食性雜,葷素皆吃,所以能補充各種營養,體質強壯,力大無窮,在森林里稱王稱霸。初中同學要多閱讀科普作品,最好不要‘偏食’。要博覽、泛取,收開卷有益之功。”
③少兒時期通過閱讀科普讀物培養起的興趣愛好和獲得的知識,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科普作家陳鈺鵬先生說:“初中是人生培養興趣的重要階段,一個人如果在初中階段受到優秀科普讀物的熏陶,從而愛上科學,凡事喜歡提出‘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許會因之改變。如果將來在這些學生中能出一位對科學進步有所貢獻的專家,那么對整個人類都是一大貢獻。”
④通過科普閱讀,培養初中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fa輪功癡迷者天an門廣場自焚事件中,19歲的女大學生陳果和年僅12歲的小學生劉思影的悲劇,向我們發出了沉痛的誓示:科學精神的缺失,比文化知識的缺乏更加可怕。是否具備科學精神,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高低有時并沒有直接的關系。練習“fa輪功”的人員中,有一些是高級知識分子,就說明了這一點。一個人是否具備科學精神,體現在他對待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態度上,體現在他是否能夠用客觀、科學的眼光去分析、處理問題,體現在他是否迷信所謂的“權威”以及虛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