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八下23
過渡: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在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中著重選取了哪些典型事例來刻畫藤野先生?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問題二:學生閱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討論明確:
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和熱心幫助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尊重科學,主動熱誠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體貼入微、沒有偏見
了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注重調查
這四件事,(1)(2)兩件是詳寫,(3)(4)兩件是略寫。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例的記敘,贊頌了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從嚴治學、熱情關懷、正直誠懇、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為什么要滿腔熱情地教育魯迅的原因。
問題三: 作者為什么說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教師之一?
學生討論后明確:因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無民族偏見——他對“我”的熱心期望,“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大而言之,是為學術……”。這種精神與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偉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從中受到鼓舞、激勵呢?一 個“最”字分量極重,真摯地表達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懷念之情。
四、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第6—10段寫一位新老師到班上上第一堂課時的情景。要求寫出老師的外貌、神態、聲調、語言、行動以及同學的反應,自己對老師的印象等!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品評重點句段,體會魯迅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以強盛祖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體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語言,品析“無非”“實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詞對表達文意的作用。
一、老師印象,激趣再讀。
檢查第一課時的學習效果和預習情況,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在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中選取了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
(2)作者是抓住藤的什么特征來進行描寫的?
二、合作探究,研讀品析。
1、感知作者情感(愛國)
①課文除了寫作者 和藤野 先生交往的四件事外,還寫了哪些事?這些事情和寫藤野先生有什么內在聯系?(提示:寫了從東京到仙臺途經日暮里和水戶,寫了仙臺醫專職員對他的“優待”,寫了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課堂上看電影。)
②去仙臺的途中,作者對“日暮里”和“水戶”這兩個地點記得很清楚,這是為什么?
從東京到仙臺六七百里,所見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戶”兩個地方,因為“日暮”兩字觸發了作者的憂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幾十年后還記得。至于“水戶”,則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 朱舜水 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對這樣一位具有民族氣節的學者自然會產生仰慕之情,因此對“水戶”銘記不忘。寫這些事情,反映了 魯迅 先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起了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