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18
服務教學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
———我校建起生物園
前日,我校在學生宿舍樓通向教學樓的道路兩旁,筑起欄桿,建起了生物園。過去遇到刮風下雨,校園黃沙橫飛,遍地淤泥,人們戲言道:下雨是“水泥地”,天晴是“揚(洋)灰場”。情況雖然談不上嚴重,但著實叫人不便。如今,學校因地制宜,在道路兩旁建起了生物園,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能使教師的生物課更形象更生動。生物課上多多少少會有些小實驗,為了做個小實驗,同學們要準備好多天,現在有了生物園,我們就不用愁了。現在,生物園的種子已經發出嫩芽,希望同學們能保護好她。
2.閱讀下列是新聞片斷,為它補寫一個導語。
我軍橫渡長江情景
新華社長江前線 1949年4月23日 電 前線記者閻吾報道人民解放軍在安慶、蕪湖間某地敵前強渡長江時的情景稱:21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無數道光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入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無數只大小船只。它們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飛駛而去……(已渡過江的)解放軍則開始不斷發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絡的號音……
答:21日黃昏,人民解放軍突破安慶、蕪湖間敵軍防線,強渡長江,向江南進軍。
五、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從這則新聞中我們可以感知,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后,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國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2.方法歸納
這一則新聞沒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內容,需要正確劃分層次。
六、布置作業
1.鏈接生活
回憶你所看過的表現戰爭的影視作品,想想其中精彩的細節片斷,談談你的感受。
2.實踐探索
(1)搜集戰爭題材的“小人書”,和同學交流。
(2)最近學校里舉行了哪些重大活動或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請你為大家作一次報道。
七、板書設計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毛澤東
第一層 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二層 背景,以史說明南陽是戰略要地
第三層 回顧蔣介石重視南陽→放棄南陽
第四層 回顧南線我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五層 預言南陽逃敵前途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