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古文二則
第22課 古文二則孫權勸學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有關本文的文學常識;了解并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
2.能力目標: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分析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努力學習的精神。
【教學要點】
重點: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設想】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教學步驟】
三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新課探究】
一、解題
1.作者簡介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宋神宗語,因此命名《資治通鑒》
“讀書治國平天下”(補充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卿qīng 更gēng
2.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后一起糾正。
3.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4.請同學將這個故事完整的講給大家聽,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聽,人物更豐滿。
5.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譯文:
當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去學習呀!”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成為精通儒家書籍、傳授經學的學官嗎?你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了解歷史。你說你軍務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務呢?但我常常讀書,并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等到東吳軍師魯肅路過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討論事情,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后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么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告別而去。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針對上一課的教學重點,檢查學生朗讀理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