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早晨 教學設計
眼前,已過了不惑之年的斯妤微笑著,坦白地說自己在生活中是個拘謹的人,有時顯得過分認真。她還說,是生育了兒子,給了她一份成熟的坦然與開闊。當充滿了母愛的斯妤指著一幅兒子5歲時畫的一張圖畫,對我侃侃而談的時候,我深深地理解了斯妤在她的一篇名為《生命•神啟•愛》的散文中寫下的一段話:“當我只作為自己存在的時候,我常常陷入對生命的懷疑,有時甚至渴望結束。但是,當我作為我孩子的導師、朋友、保姆而存在的時候,我甚至希望能活99歲,因為那樣的話,在我孩子進入他一生中最黯淡的晚年時,我還能夠陪伴他。”
在那一個微雪的黃昏,隨和、樸素、誠懇,充滿了母愛光輝的斯妤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天,如果把斯妤作為中國新時期文學中散文的代表人物,應該是不為過的。她曾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和多種散文獎。中國青年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三卷本的《斯妤作品精華》。20多部散文集和小說集顯示了她的文學才情和天賦。
然而,依此來認識斯妤又過簡單化了。斯妤認為自己屬于那種經歷簡單,但內心感覺豐富的內醒型人。作為經歷了“文革”的一代人中的一員,作為處于當代社會轉型中林林總總的裂變與淘洗中的她,在理想和失落的矛盾與痛苦反思中,仍固執地探索,并握緊她一直追求的生命理想。這一切不能不來自一顆充滿了生命激情和勇氣的心靈,對于斯妤來說,平靜的綠野下面永遠有地火在奔走。
而斯妤正是在她視若生命的文學中實踐這一切。她說:“如果連文學藝術都不能帶給我們片刻的飛翔,并且在這種片刻的飛翔中更清楚地認識我們自己和我們的處境,我們的生存又怎么可能多少擺脫一點拘謹和沉悶,同時接近某種清澈和深邃?”
起初,她以女性的細膩敏感和清新奇麗的文字,歌詠著真、善、美。陽光、山川、海洋、月色、愛情,帶著夢幻的色彩如珠璣般散落在她的散文中,她寫道:“小小的窗欞,窒息了多少黯淡的心靈?窗外,卻是一片廣袤清新的世界。”這便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的主題。這時,她的那些謳歌自然的優美流暢的散文,閃爍著唯美主義的和諧之光,讀了令人身心一爽,而她那些發掘女性情感世界細致入微又蕩氣回腸的抒情散文,則更引起了眾多女性讀者的共鳴。斯妤說,是童年生活的那座閩南小鎮滋養了她。福建多出散文家,那里的空氣、陽光和人似乎都具有靈性,斯妤大約得益于此。
以后,斯妤又以一批審視真實世界、真實人生、真實自我的散文凸現于文壇。
于是有她的市井人物散文系列《斑駁人生》。在這里她向人們講述了童年時代那座閩南小鎮蕓蕓眾生的故事。在這里斯妤將筆端切入這些卑微小人物復雜的人性,傾注了自己強烈的悲憫,這是一批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后令人深思的精彩短章。
與此同時,在經歷了多年的積淀和思索之后,斯妤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荒誕系列”,將離奇的夢境和幻覺雜糅作品之中,以一種零落破碎的即興式的表達方式,捕捉著現代都市生活中困擾而焦慮的神經。一個更為深沉的斯妤躍然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