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早晨 教學設計
第6自然段,作者的寫作重心轉移到了湖面上的游人。先是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全景圖, 似廣角鏡般收入了“扁舟”、“腳踏游艇”、“興奮的兒童、鮮艷的少女、眉開眼笑的老人”,然后又近景描寫歌唱的中學生、劃槳的孩子,尤以乘坐游艇的老人們為特寫,突出他們的“童心復萌”、生氣盎然,最后在“歌聲、笑聲、槳聲、機器聲”的喧嘩鬧騰中收束本段,點出人們無限快活的心情。
第7自然段,以自然景色的描寫和一句點睛之筆(“這是怎樣生機勃勃、怎樣充滿活力的景象呵!”)為全文收尾。景是生機勃勃之景,人是充滿活力之人,人融于景,景與人相互映襯,擁有一種和諧的生機之美。
斯妤此文將眾多景物納入其中卻不顯得紛繁凌亂,一來得益于以時間為序,將“北海的早晨”分為了三個階段,二來得益于每個階段的景物觀察順序井井有條,又包含變化,三來是抓住了每種景物的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選擇了貼切的動詞、形容詞等進行描摹,且遣詞造句頗具新鮮感,不僅傳神地描繪了北海早晨的美景,也不斷地給讀者以閱讀的驚喜和享受。
文中比喻隨處可見,許多比喻新鮮生動,令人擊節贊賞,回味無窮。
如:“而沿湖一列月牙形的長廊,臨著水,拂著霧,宛然而來,盈盈如飄,裊裊地環繞在瓊島渾圓的肩上,更是仙界里一條飄逸的紗巾了。”
將瓊島沿湖一列的月牙形長廊比作披在瓊島肩上的仙界里飄逸的紗巾,形象地寫出了長廊環繞瓊島、披拂著晨霧,朦朦朧朧的特點,又暗含了將瓊島比作仙子的意思,呼應了前文的“蓬萊勝境”,讀來具有無限美感。
“碧澄澄的水波光滑柔軟得如同綠色的軟緞。 ”
以軟緞作比,形象貼切地寫出了水波的光滑、柔軟,及綠色的純與亮。
“偶爾一陣微風掠過,一圈圈泛起漣漪,少女般甜蜜的微笑霎時充滿了整個湖面。”
將微風吹過湖面泛起的漣漪比作少女般甜蜜的微笑,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湖面微波蕩漾的柔美,也映襯出了觀景人的心情愉悅。
“整個湖面如同天邊的迎風的旗海,此起彼伏,悉悉索索地抖動著,飄揚著……”
將在風中起伏奔涌的湖面比作天邊此起彼伏迎風的旗海,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湖水起伏涌動的形態,頗具氣勢,突出了此時北海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作者擅用擬人手法,將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獨具風采。
如:“湖水愈發溫柔,愈發安詳了……真好像母親懷中含乳憨睡的嬰兒呢。”
作者賦予湖水和晨霧人的神情和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湖水的平靜和晨霧的溫柔。
“太陽神采飛揚地高踞在一片松柏、樓閣、山巒之上…… ”
作者賦予朝陽人的神情和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朝陽光芒四射,給萬物帶來無限光明、無窮活力的景象。
文中動詞的使用準確貼切,傳神地寫出了景物的特點。
如:“幾組臺榭樓閣倚在湖畔,幢幢的影子,隱隱的輪廓,全都顯著無限的醉意。”
“倚”字,用擬人手法,寫出這些臺榭樓閣依湖而建,似乎對北海有著無限依戀之情,景中有情,意蘊豐富。
“它白得像一片云,薄得也像一片云,一片半圓形的云,輕輕地、靜靜地貼在空中。”
“貼”字,準確傳神地寫出了曉月白而薄的特征,營造出曉月漸露時靜謐、柔美的意境。
“小舟劃過,裁出一道逶迤的波痕,盈盈地拖著,……”
“裁”字,寫出小舟如一把剪刀,輕輕裂開緞面,呼應了前文對湖面的比喻——“綠色的軟緞”,更顯出湖面的光滑柔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