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資料整理5
4、《醉翁亭記》體現了歐陽修在仕途失意時“與民同樂”的恬淡、豁達的情懷;《書學集成》則呈現了歐陽修在書法之論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三)閱讀《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選段,按要求答題。(21分)
(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大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若夫霪雨露靠,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墻傾揖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a.負者歌于途 b.雜然而前陳者
c. 去國還鄉 d. 長煙一空
2.翻譯下列句子。(6)
①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谏n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用“/”給文中畫線文字斷句(不要求加標點符號)(2分)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答: 【 】(2分)
a.《岳陽摟記)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b.{醉翁亭記》“句句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
c 兩文都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d.兩文在景物描寫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寫法,語言都清麗明快,氣勢磅礴。
⒌乙文中的“進”指 ,“退”指 。(2分)
⒍《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兩文都表現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对馈肺闹塾凇 ”字,并以此作為進退的原則;而《醉》文則寄情山水,將統一起來,抒發自己 的情懷。(2分)
⒎從《岳陽樓記》全文來看,作者認為一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