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備課參考 4
③網絡上“詩配畫”、“畫配詩”的作品很多,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有關網站。
(六)課內活動
1.教師導入語:桃花開了,燕子來了,草兒綠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風細雨漫天無際的溫柔,我們聽見有一個聲音在我們的心里快樂地叫著:“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同學們,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讓我們一起走近春天,去尋覓春天的蹤跡。
2.活動開展
活動一 記錄——春天的足跡
⑴各小組向全班同學展示編輯的成果和介紹本組編輯“自然日志”的過程。
⑵各小組選派1—2名同學介紹各自觀察、記錄某種動物或植物的情況,且用3句話概括其所編輯“自然日志”的特點,進行自我評價。
(邀請生物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各組的觀察、記錄進行指導,對編輯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學對觀察、記錄的情況介紹進行點評)
⑶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自然日志’”。
活動二 展示——春天的贊歌
⑴展示并介紹各小組圍繞各自活動內容所制作的手抄報或墻報。
⑵各小組派出1—2名同學上臺朗誦其以詩歌、散文等文學樣式創作的“春天的贊歌”,或上臺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編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樂朗誦、集體朗誦、個人朗誦,獨唱、合唱、歌伴舞等。
⑶由學生和教師對各小組展示的成果進行參與式評價。
⑷邀請音樂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學生創作的歌曲進行點評。
⑸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春天的贊歌’”。
活動三 創造——詩情畫意的春天
⑴展示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的有關“詩配畫”和“畫配詩”作品等資料,供同學鑒賞。
⑵各組同學展示并解說其課外制作的“詩配畫”或“畫配詩”作品。
⑶由學生評委從“詩畫配合是否恰當、畫作選擇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進行評價。
⑷邀請美術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學生創作的“詩配畫”“畫配詩”作品給予點評。
⑸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詩配畫’和‘畫配詩’作品。
3.活動小結
學生自由發言:(3—5人)談此次活動的收獲與遺憾及以后打算。
教師小結:可從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情況、活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進行評價。評價的語言應是中肯的,并能較好的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說明:
整個活動中教師可參與其間,且教師可以參與到“繪春”“創春”的活動中,以教師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教師心目中的春”或“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里”教師的感受,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綜合性學習(三) 科海泛舟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崇真求是的科學態度;
2.引導并幫助學生深入、全面認識科學,在追求科學的過程中具有人文關懷意識;
3.培養學生正確地把科技信息傳達給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淺顯的科學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達能力。
二、教師準備
1.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科學家如何迷上科學的故事,或向學生講述,或提供材料讓學生閱讀,以激發學生興趣;
2.在活動之前,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技說明文的寫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學生模仿,或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
3.教師對科學技術的兩面性作一些查閱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這一方面的觀點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