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備課參考 4
1.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2.中國科普,
3.科學教育
綜合性學習(四) 到民間采風去
一、活動目標
1.借“采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2.培養學生運用問卷調查、采訪、搜集整理文獻資料等方法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加工分析資料的能力。
二、活動內容方法與形式
方法:1.問卷調查 2.訪問座談 3.查閱文獻 4.攝影錄像
活動形式:1.角色扮演 2.研討辯論 3.編寫報刊 4.舉辦講座 5.舉辦展覽
活動內容:(見教材)
三、活動建議
1.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根據本地情況和學生實際確定活動主題,不求大而全,務求有實效,力求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積極認真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增強能力,尤其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以此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
2.選題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本單元多項活動內容(家鄉素描、認識方言、鄉土發現、節日等)應由學生自由選定,自由組合,教師不宜強行指定。
3.教師少干預多指導。指導學生根據選題制訂計劃,指導學生采用研究手段,為學生查閱資料提供幫助,鼓勵學生用富于創造性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采風結果。整個過程應由學生自行完成。
4.注重評價。切忌虎頭蛇尾不了了之。評價標準:側重態度,側重過程(占60%),兼顧活動結果(占40%)。評價方法:①評比②展覽③學生自我評估④學校與社會評估(如校園櫥窗陳列,新聞媒體報道等)。
四、活動方案示例
示例一:搜集“地方民諺”活動
①確定研究方向與目標。
②研究手段及工具:錄音、筆錄、文獻檢索、采訪專家
③制訂活動程序:搜集民諺──閱讀理解──深入研究──撰寫論文。
④整理有關資料,形成最終結果(或表演,或編寫詞典或做報告或寫論文)視參與者的愛好及研究結果而定。
具體過程:
1.搜集民諺
由于民諺來自農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有許多農諺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伴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被人們淡忘。所以,要想真正地獲得第一手材料,要特別關注那些年長的老者。
為了方便他們采訪,我首先給同學們上了一堂文明禮儀課,教會他們如何深入調查,如何文明采訪,如何使用采訪工具(錄音機、照相機等),如何尊重老人等等。為了方便工作,我們還請了地方文史研究人員來指導他們確定采集的地點和采訪的對象。
2.閱讀理解
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自己搜集來的民間農諺和理論文章,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不搞信息封鎖,提倡資源共享。通過互相交流,拓展閱讀視野。我們給他們耐心講解農諺的一般特點、閱讀的基本方法、怎樣進行比較、如何欣賞等等。其中方言的演變是我們研究中的一大難題,因為有些搜集到的民諺由于太久遠,現代人已不能準確理解其內在含義了。為此,我們又特地邀請了地方的方言研究專家來幫助學生閱讀理解。
3.深入研究
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對他們不懂的問題要適時點撥,如農諺的歷史演變,農諺的時代性、人民性、地域性等特點。經過討論研究后,學生們的觀點基本一致,便教他們如何去歸納總結自己的觀點。學生們又集中在一起畫呀,改呀。不久,一張張“觀點匯總圖”便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