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資料2
4. 聯系全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人不能忘本”中“本” 的含義。
解析:解答本題,需結合全文作答,此處巧妙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在課文中,“本”主要是指作者開始讀書的艱苦環境和簡陋條件,它能夠促使作者認識到學習文化、掌握知識、成就事業不僅是能力,而且是一種幸運、一種幸福。
答案:“本”既指第一本國語教材又指人生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此處主要是指后者。
5.請仿照下面句子,再續寫一句話,使之構成排比句式且話題統一。
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朵花的花園;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只鳥的樹林; 。
解析:仿寫句式能增加我們對句子的優美之處的理解,鍛煉我們造句的能力。解答本題剖析例句的特點,續寫的句子要恰當地運用比喻的修辭,還要與前兩句形成排比句。
參考答案:示例: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顆果實的果園。
我綜合 我發展
一、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題。
還應當回過頭來說說我的第一本書,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頌。
我們那里管“上學”叫“上書房”。每天上書房,我家的兩條狗(一大一小)跟著我。課本上的第一個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帶上。兩條狗像小學生一般規規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戶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調教好了,我說“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幾聲,我說“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幾聲。“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讀課文時,我的狗卻不叫,它們聽不慣“弄不成”的聲調,拖得狠長,而且沙啞。我提醒我的狗,輕輕喊一聲“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來。我們是四個年級十幾個學生在同一個教室上課,引得哄堂大笑。課沒法上了。下課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罰我立在院當中背書,我大聲地從頭到尾地背了出來。兩只狗蹲在我的身邊,陪我背書,汪汪地叫著。后來“弄不成”老師還夸我的狗聰明,說比二黃毛會念書。
抗日戰爭期間,二黃毛打仗不怕死,負了幾回傷。他其實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點死,前幾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鄉里幾代人的尊敬。聽說喬元貞現在還活著,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
6.選文出自《我的第一本書》一文,對題目“我的第一本書”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我的第一本書”僅指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
b.“我的第一本書”不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
c.“我的第一本書”指父親給“我”上的第一課。
d.“我的第一本書”指“我”和喬元貞的友誼。
解析:要把握文章的意思,就要注意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努力使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更準確,更有說服力,我們要在解答本題時要結合文章內容來理解。
答案:b
7.選文第二段括號中的內容有必要交待嗎?
解析:解答本題時結合課文該句后面的情節即可,這是“我”的那兩只狗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