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復習資料
【甲】 鄉 愁(節選)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乙】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有天涯。
(6)“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甲、乙兩詩都把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物象。甲詩寄托在郵票、船票、 墳墓 、 海峽 等對應物上,乙詩則寄托在枯藤、老樹……對應物上。甲、乙兩首詩都抒發了思鄉之情,但甲詩已將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 家國之思 。
(7)品讀甲、乙兩詩,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并談談欣賞的理由。
參考:最欣賞的句子: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理由:“淺淺的海峽”和人們渴望早日團聚的愿望形成強烈的反差,抒發了濃濃的思鄉思國之情。
(8)放飛思緒,想像甲詩中的“我”,跪在母親的墳前會想些什么?乙詩中的“斷腸人”,一旦與“親人”相聚會說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動:參考:媽媽,原諒不孝的兒子,我回來遲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斷腸人”的傾訴:參考:回家的感覺真好!
(9)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詠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韻》譽為 “秋思之祖” ,為歷代所傳誦。小令僅 28 字,寫了十種景物,表現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游子的 思鄉 之情,其中表現主旨的句子是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10)對《天凈沙•秋思》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c
a.“小橋流水人家”一句,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b.“夕陽西下”一句,將前面九個獨立事物統一到一幅畫面中,有一種凄涼之美。
c.全篇沒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因此更加動人。
d.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1)描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句畫面:
參考:幾根枯藤纏繞著幾棵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游子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
寫兩句與“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詩句:
參考:日暮鄉關何外時,煙波江上使人愁。
(12)寫兩句與“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詩句:
參考:日暮鄉關何外時,煙波江上使人愁。
(13)這首小令運用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展現了一幅 秋郊夕照圖,能顯示全篇主旨的一個詞語是斷腸人。
★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蜀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