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復習資料
這兩句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原意略,這里的意思是:我的愛至死不渝)
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在今天現實生活中有何延伸意義?現在常用來比喻什么人?
對工作或事業忠誠執著、無私奉獻的人,如教師。
6、“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渲染了一種什么氣氛?
參考:情景交融,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
7、“曉鏡但愁云鬢改”一個“改”字的表達作用?
參考:別離之久,相思之苦
8、結尾兩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兩句表達了什么愿望?
參考:表達了詩人希望有人能幫他們互遞信息的美好的期待。
★6、李商隱《夜雨寄北》 新 課 標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詩歌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節外,還起了什么作用?
參考: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涼氣氛。(賞析詩中的第二句:借凄涼的秋夜雨景抒寫客愁旅況。)
(2)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結合詩歌表達的情感,說說“剪燭西窗”的含義。
參考:表達思念親人渴望團聚的感情。
(3)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
參考:這兩句由眼前遙想異日重逢的情景,在回環映照中融凄清與溫煦、黯然與神往、寂寥與慰藉為一體,表達思念親人渴望團聚的感情。
(4)簡析寫作特色。
參考:既寫出了空間的殊異,又寫出了時間的變遷,還從空間、時間的相互變化中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豐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5)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參考:歸期無期的無奈,客愁施況的孤寂、凄涼,團聚的渴望,神往團聚的溫馨和慰藉。
(6)描述“巴山夜雨漲秋池”寫景句的內容,說說寫景的作用。
參考:在一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倚床凝思。點明季節,借凄涼的秋夜雨景抒寫客愁旅況的孤寂、凄涼。
(7)找出文中想象的句子,描述其內容。詩人想象出什么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參考:“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想象返回故鄉,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共話巴山夜雨的情景。想象與妻子團聚的情景。這樣寫襯托了客愁施況的孤寂、凄涼,表達了詩人渴望與妻子團聚的相思之情。
(8)詩中兩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別怎樣理解?
第一個實寫,第二個是虛寫,是想象和妻子團聚,共訴寫信時的相思之情。
★7、趙翼《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1)這首詩闡述了什么道理?
參考:文學創作要有時代性,惟有創新,才能領時代之風騷。
(2)詩人在詩中提到“李杜詩篇”,是否是貶低他們的藝術成就?你是如何理解詩人的這一說法的?
參考:否。詩人并未否定李杜的杰出成就,他所說的“不新鮮”,是從讀者的審美角度來說的:盡管李杜的詩篇萬口傳誦,但人們仍然需要欣賞新的作品,欣賞各個歷史時代中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
(3)詩歌的主旨:作者主張詩歌創作要有時代精神與個人獨創,反對泥古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