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二)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行為要求)
想一想:
上學是否是個人及家庭的公事?為什么?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應該如何接受教育?
捫心自問:你在履行受教育義務時,做的怎樣?
你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習呢?
在三項義務中,第三條最重要,在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如上課遲到、不按時完成作業、破壞課堂紀律、曠課甚至中途輟學等不良現象,組織學生討論,認識其危害,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感想,從而樹立自學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觀念。
續劇情:
主持人:一天放學后,某班班長和其好友一起去班主任那么匯報情況。
班長:李老師,張小明今天一天都沒來上學。
李老師:噢?這是怎么回事?
生甲:我知道,他說他不想上學了。
生乙:聽說他爸最近下崗了,是不是沒錢上學了?
李老師:好,我知道了,現在我就去他家看看。
主持人:李老師來到了張小明家。
張母:喲!李老師來啦!快請坐。(朝里屋喊)小明,快給老師倒茶!
張小明(端著茶杯上):老師,您喝茶。
李老師:謝謝!張小明,怎么今天一天都沒來學校上學呀?
張小明面有難色地看著母親。
張母:唉!李老師,是這樣的。我們家經濟本來就困難,這不,他爸由于廠子不景氣,最近又下崗了。家里現在是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再說小明自己讀書又不爭氣,成績在班上老是倒數幾名,讀下去也不會有多大出息的,他自己也感到讀不下去了。所以我和他爸一合計,干脆就別讓他上學了。
主持人:劇情就到這兒。現在讓我們同學充分發揮想象力。假設你就是李老師,該如何幫助小明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勸說小明和他的父母,使小明能返校讀書呢?
(提示:圍繞為什么要上學,如何打消小明家人的顧慮兩方面來談)
參考:(1)第一,到學校接受教育對小強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受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公民享有,行使其他民主權利的重要條件。第二,小明到不到學校接受教育不僅是個人的事,當今世界,競爭激烈,焦點在科技,關鍵在人才,基礎在繁育。受教育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系到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等。受教育是公民的義務。第三,小明不到學校接受教育是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應當按時入學,并完成規定年限的學校教育。違反法律規定要承擔法律責任。
(2)針對小明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習成績差,不想再讀下去的問題。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建議學校對小明減免學雜費,為小強提供助學金,發動同學盡自己所能給予小強物質、資金幫助,從同學們的角度來說,平時在思想、學習、生活上多幫助他,如為小明補習功課、與小明多溝通,鼓勵他努力上進,增強自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