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溫馨的港灣》教學設計及反思
創設話題情境,走進學生的心靈———《家,溫馨的港灣》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對本課內容的理解
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中,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有明確的界定: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
本課的主要內容以“愛家庭”為中心,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體會父母為撫養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勞,從而教育學生在生活中熱愛父母、孝敬父母。本節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其中的一些道理學生也清楚。而事實情況是我們的學生對父母缺乏孝心和孝行,他們自小生活在父母愛的懷抱中,認為父母對自己的好是應該的,很少去思考怎樣回報父母。我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話,又何從談起尊重他人、與人合作呢?一個人連起碼的家庭責任感都沒有,又怎么指望他擔負起報效祖國的重擔呢?如何將所講內容與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既而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是本節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所以我們應該教育學生心懷感恩之情,身體孝敬之行。教育學生孝敬父母是培育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的重要內容。
所以本節課我就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學定教,使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力求達成下列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會理解父母,關愛父母,培養善于感恩的健康心態,培育感恩父母的質樸情感,讓學生心中有父母。
2、能力目標:能夠化解與父母的矛盾,學會理解、溝通,做到尊重父母和長輩,提高孝敬父母的行為能力,讓學生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
3、知識目標: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領悟孝敬父母的真諦在于感恩;明確孝敬父母、贍養扶助父母不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法律上的要求。
二、本課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一貫倡導“以學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課應充分體現這一的理念,努力創設各種活動情景,幫助學生真正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培養感恩父母的情感,從而升華學生的思想、內化學生的體驗。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激情——明理——導行”三步曲。
三、本課具體的教學流程
在這一理念支配下,我對本課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一)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家,溫馨的港灣,同時播放背景音樂:《感恩的心》。要求學生用心聆聽這首歌。歌曲播放完畢詢問學生:這首感人的歌曲背后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你了解嗎?
學生回答后稍作介紹與總結: 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和媽媽相依為命。有一天,媽媽在下班的路上永遠地睡著了,但她的手里緊緊地拽著一塊女兒最喜愛的年糕!小女孩就用手語一遍一遍地做著這首《感恩的心》。
在聽完了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后,再次詢問學生:此時此刻你對這首歌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設計意圖:通過歌曲創作背景介紹既能激發好奇心,增加興趣,又能貼近主題,自然的導入新課,有助于學生情感上產生共鳴與認識:那就是父母愛子女勝過愛自己。)
(二)板塊一:感知父母(激情)
這一板塊共設置兩個小活動。
活動一:老照片的回憶
將同學們提供的照片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同時邀請照片上的同學到臺前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聊聊對這張老照片的回憶,并談談對家的感受。
在進行本環節時,我發現走到臺前的同學臉上洋溢著的是幸福之情,而在下面的同學盡管不說話,但他們的思維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他們一直在感動、在深思,將平時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懷一幕幕在頭腦中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