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活動內容:以教師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有一所學校,在圣誕節時期,收到了很多的賀卡和信件,校方認為應該提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反對過洋節,同時覺得過多地信件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于是截留了學生的信件與賀卡,校長在學生集會的時候,點明了校方這一行為的目的,并把信件最多的同學小童的信當場拆了開來,還念了幾段,要求大家專心學習。而小童從此卻成了全校同學嘲笑的對象,整日神經緊張兮兮的,你說小童怎么辦? 設問:①校方的行為是什么性質的行為?②請你給這個故事設計一個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故事的呈現和分析,使學生積極參與并感同身受,認識到這是一種侵犯隱私權的行為;而給故事設計結果的活動,則利于展開學生的想象能力,開啟學生的理性思維,讓學生在續寫故事中去探尋依法保護自己隱私權的方法。
教師行為:講述故事、提出問題、組織討論、加以引導。鼓勵學生給故事設計一個結果并加以呈現,對學生設計的結果給以一定的評價。
教學建議:對于學生設計的故事結局可以要求他們表演出來,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與趣味性。
5.合作探究:——“給隱私一個自由的空間”
活動內容:小組合作,當我們遇到隱私及隱私遭到以上的侵害時,我們該怎么辦?
——合作探究一:保護隱私,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合作探究二:保護隱私,我們的建議與思考?
合作探究三:(可以針對學生自己提出的思考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激發、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探尋并掌握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有效方法。對于合作探究三的設計,更多的是給學生一個想象、自主的思維空間,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行為:發給學生一張小組“學生問題探究表”,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有更明確的目標,在不同的分工中達成有效合作,并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探究過程中給以適當地指導,參與到學生合作與探究中。呈現各小組探究結果時,教師不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臺,而且也要適時適當地加以點撥與引導,并給以一定的評價。
6.教師贈言 學生感悟
活動內容:教師:“尊重隱私,需要樹立隱私意識,強化責任和信譽,更是道德的期盼;維護隱私,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強化自我保護意識。”請學生也用一句話來概括表達自己學了本課的感受。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總結反饋,讓學生用精練的語句來表達本節課的學習感受,事實不僅是對本節課課堂教學的一個反饋,也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提升,深化理解。
教師行為:老師可以用贈言的方式做一個課堂小結。鼓勵學生用一句話來對本課的學習感受做個小結反饋。
四.教學中的困惑
1.尊重他人隱私,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對他人不愿意說的事情不去強求打探。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對學生強調要學會主動去關心他人、關愛同學,特別是當同學陷于困難與煩惱時,要樂于助人。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兩者有時就會發生矛盾和沖突,怎么樣正確對待、合理解決在實際教學中值得思考。
2.處理好教學中的理論指導與實際生活中某些具體情況的應用的關系,否則會引起矛盾。如教學中我們強調要懂得保護個人隱私權,但如果有些同學違紀違規,老師在調查了解時,涉及到一些個人隱私問題,他是不是可以以“個人隱私”問題加以回絕呢?又如,為了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有些學生不愿意與同學交流,這又會引起自我封閉,不利于同學間的友好交往和團結,影響人際交往中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