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尊重他人的隱私需要強化責任、信用意識和法律意識,維護自己的隱私需要強化自護意識,提高隱私意識和依法維護隱私權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典型案例分析、討論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析家庭生活中的隱私保護,學校生活中的隱私保護,社會生活中的隱私保護以及未來社會科技發展與隱私權的保護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隱私意識,養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增強依法維護隱私權的意識。
教學重點:樹立隱私意識,尊重和維護隱私
教學難點:尊重他人的隱私權
教學模式:案例教學
本課的線索:
邏輯主線:家庭生活中的隱私保護-學校中生活中的隱私保護-社會生活中的隱私保護問題-未來社會科技發展與隱私權的保護。
道德主線:保護公民的隱私既是道德的呼喚,又是法律的要求。
教學準備:老師與學生搜集有關隱私權的資料、案例,制成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老師手上拿著一封信,告訴大家,這是寫給你們中的某一個同學的,問:“我能拆這封信嗎?”“如果我強行拆了,怎么辦?” 學生發言后老師引導 引出話題,設疑激趣。
引導:是的,現在一些家長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不去強行拆看孩子的信件,但對于孩子異常表現還是存在一些擔憂和不放心。一些同學害怕家長拆看自己的信件,所以干脆不寫信?萍嫉陌l展,互聯網的普及,收發電子郵件、網上聊天已成為一種時尚。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引導過渡。
生活萬花筒:
出示材料1(見附錄):“電子家長”。
設問1:你認為“電子家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贊成哪種態度,為什么?
設問2:那么,如何協調家長的監護權和孩子的隱私權的關系?
老師總結:當家長的監護權和我們的隱私權發生沖突時惟有相互尊重和溝通才是理智的選擇。 學生討論后發言 從現實社會生活中選取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孩子們有話可說。
引導:維護了我們家庭生活中的隱私權,下面我們來看看學校生活中我們的隱私權保護問題。
出示案例2:友誼與隱私(見附錄中材料2)
設問:你如何評價肖肖的行為?
總結:尊重隱私需要強化我們對他人、對朋友的責任意識、信用意識,責任保證隱私的安全,信用體現對他人的忠誠。只有責任和信用才能為我們的隱私建立安全的港灣。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言。 以所給的材料拋磚引玉,讓學生自己反思自己在交友上應盡的義務。
引導過渡:上面我們分析了家庭和學校隱私問題的幾個場景,那么,下面讓我們把眼光投向社會,看看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程度。
材料(見附錄中材料3):患者的隱私權誰來保護
設問:那么,到底如何看待患者就醫時的隱私保護問題?患者就診時真的“醫生面前無羞處”嗎?醫院該如何做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老師歸納:在這方面醫院還有許多事可做、要做。但從根本上要做的是加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當每一個醫院、每一個醫護人員、每一個醫療工作者把患者的隱私保護當作自己的責任時,患者到醫院才能買到稱心、放心和寬心,也才能盡可能減少醫患糾紛。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言。 由學生面臨的家庭生活中隱私權的保護到學校生活再到社會生活中的隱私權保護,擴展學生思維的空間。